类别:写作技巧 / 日期:2024-08-10 / 浏览:5 / 评论:0
各地的教师进修学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教师进修学校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主要是因为上世纪,大量的民师转正。众所周知的是,那时的民师大部分知识有限,在经过考试、考核,他们中的人大部分被录用了,成为有编制的教师,一小部分人因为知识水平低和一些特殊的原因,被辞退了,成为了“曾经的民师”。
被录用的“民师”,也没有几个学问高的,只不过是学校需要一定量的老师,而是把所有参与考试、考核的老师们从高分到低分录用,被录用的只是相比之下,分数靠前而已。
那时的民师普遍文化知识低,而且没有接触过教育教学理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都是“半工半农”状态,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育教学。
教师进修学校就是解决这些转正民师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全面教育,使他们在知识和理论上都有所提高。所以那时的转正民师(就我身边的实际情况说),被分批到县进修学校进行了两到三年的全日制进修学习。在进修学校,他们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接受教育教学理论的教育。
进修学校,对于提高民师的整体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随着迅速教育的发展,各类师范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到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时至今日,那些老“民师”已经基本上退休,学校里已经很少有他们的身影了,即使有极个别的还没有退休,但也到了退休的边缘。
进修学校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的教师即使要“进修”学习,也有多种形式,进修学校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想一想,就连暑期的继续教育,已经有好几年都不用进修学校承担了。所以它已经被慢慢地闲置了。
为什么进修学校没有被彻底取消?应该说为那里面的“教师”着想吧,那里的培训老师,也大都上了年纪,临近退休的年龄,总不能置他们与不顾吧。等到了他们大部分都退休后,进修学校自然也就会随之消失吧。
如果此类学校没有改组措施,目前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
论功劳,以前的进校还是不可磨灭的。要知道,在1997年之前,进校可是各县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
在上世纪70年代,教师非常紧缺。有一种教师毕业于“短师班”,从毕业的小学生(那时称高小)中择优录取,回乡后教小学。
80年代,各地(一般每地州一所)创办中等师范学校后,教师进修学校的“师范学校”功能被取代。很多县级进校选择在本地办市立师范的分校,作用是巨大的。
可以说,没有之前的进校,我们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可能会更迟缓!
当然,时代变迁了,势如破竹的师专、师大早已将这小小的进校压到墙角。进修学校先前还承办各县小学的继续教育工作,曾挂过“XX县教师发展中心”的牌子。如今也被“校本培训”所取代。
一、进修学校是否真的是教育内的“干休所”?
不是。从教学来看,教师进修学校本身没有学生,谈不上工作压力,但县里的教师培训工作还得做。很尴尬的是,由于长期脱离讲台,这些讲师缺乏实战训练,给教师上课往往遭到教师的嘲笑!
从人员调配来看,很多进修学校的老师只有编制在校内,人早被各县局借去当差了,县局的上班是很正规的,很多借去的人都想到下边学校去,可能这是你想不到的。
说白了,活比正式局里工作人员干得多、杂,却享受不到局里的任何待遇。
二、普高内没有闲散闲杂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