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创意写作 / 日期:2024-07-31 / 浏览:13 / 评论:0
机构改革中,教师进修学校怎么改?
还有几天就开学,今天我们单位已经提前召集全体老师进行学习,请了一个专家给我们讲了一下教育形式,也就是说,从今年开始对于我们县来讲。专科以下包括专科非师范专业类的学生,不在或者不接受报考在编教师了。你有教师资格证也不行。
这里面涉及到了就是教师进修学校最初的本意,我们当过老师的都可以感受到教师进修学校最初就是培训教师的简笔画,普通话,黑板字,粉笔字,钢笔字,这些都列入他们培训范围。
后来在和人力和社会资源相关部门的配合过程中,他们承担了一部分的继续教育的功能。
可是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我们的基础教育已经被接着分化成完全由人力或者资源保障部门负责的了,教师进修学校这部分功能已经完全丧失。
那么其他的功能还有吗?比如说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教育教学手段不断的提升,这些功能已经彻底丧失,所以现在的教师进修学校已经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
有的人可能会在怀疑,每年对于教师的专业业务培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实对于我们这边来讲,我们的教育教学已经分解成了两部分,一个是由小学教研室负责的各类培训外出,一个是有教师培训中心所负责的,每年暑假的远程研修。
我们没有发现教师进修学校的任何痕迹,所以说对于我们单位来讲,已经由和教师进修学校两年不打交道了。
就是因为学校其实还是比较不错的,大多数都是领导或者一些快退休的老领导,他们的职称都特别高,14个人一般能有七8个副高级。也就是说。职称的编制对于他们是无效的。
怎么改革是领导的事情,在这里只是和所有的看官分享一下,有关教师进修学校的一些知识,希望能够引起您的点赞和关注。
各地的教师进修学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如果此类学校没有改组措施,目前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
论功劳,以前的进校还是不可磨灭的。要知道,在1997年之前,进校可是各县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
在上世纪70年代,教师非常紧缺。有一种教师毕业于“短师班”,从毕业的小学生(那时称高小)中择优录取,回乡后教小学。
80年代,各地(一般每地州一所)创办中等师范学校后,教师进修学校的“师范学校”功能被取代。很多县级进校选择在本地办市立师范的分校,作用是巨大的。
可以说,没有之前的进校,我们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可能会更迟缓!
当然,时代变迁了,势如破竹的师专、师大早已将这小小的进校压到墙角。进修学校先前还承办各县小学的继续教育工作,曾挂过“XX县教师发展中心”的牌子。如今也被“校本培训”所取代。
一、进修学校是否真的是教育内的“干休所”?
不是。从教学来看,教师进修学校本身没有学生,谈不上工作压力,但县里的教师培训工作还得做。很尴尬的是,由于长期脱离讲台,这些讲师缺乏实战训练,给教师上课往往遭到教师的嘲笑!
从人员调配来看,很多进修学校的老师只有编制在校内,人早被各县局借去当差了,县局的上班是很正规的,很多借去的人都想到下边学校去,可能这是你想不到的。
说白了,活比正式局里工作人员干得多、杂,却享受不到局里的任何待遇。
二、普高内没有闲散闲杂人员?
教师进修学校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主要是因为上世纪,大量的民师转正。众所周知的是,那时的民师大部分知识有限,在经过考试、考核,他们中的人大部分被录用了,成为有编制的教师,一小部分人因为知识水平低和一些特殊的原因,被辞退了,成为了“曾经的民师”。
被录用的“民师”,也没有几个学问高的,只不过是学校需要一定量的老师,而是把所有参与考试、考核的老师们从高分到低分录用,被录用的只是相比之下,分数靠前而已。
那时的民师普遍文化知识低,而且没有接触过教育教学理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都是“半工半农”状态,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育教学。
教师进修学校就是解决这些转正民师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全面教育,使他们在知识和理论上都有所提高。所以那时的转正民师(就我身边的实际情况说),被分批到县进修学校进行了两到三年的全日制进修学习。在进修学校,他们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接受教育教学理论的教育。
进修学校,对于提高民师的整体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随着迅速教育的发展,各类师范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到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时至今日,那些老“民师”已经基本上退休,学校里已经很少有他们的身影了,即使有极个别的还没有退休,但也到了退休的边缘。
进修学校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的教师即使要“进修”学习,也有多种形式,进修学校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想一想,就连暑期的继续教育,已经有好几年都不用进修学校承担了。所以它已经被慢慢地闲置了。
为什么进修学校没有被彻底取消?应该说为那里面的“教师”着想吧,那里的培训老师,也大都上了年纪,临近退休的年龄,总不能置他们与不顾吧。等到了他们大部分都退休后,进修学校自然也就会随之消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