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文体介绍 / 日期:2024-07-31 / 浏览:8 / 评论:0
这次疫情给国人上了一课,您觉得传统文化,在今后的生活工作方面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离不开这一标准。很长一段时间,中西医粉论战不休,多是就理论而理论,最终只有看是不是能把人的病治好,用实践来证明理论的正确,而不是相反。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回答白岩松问题是说得好:中国人应该感到幸福,有中医西医两套医学保证,有什么不好的呢?
这次在武汉抗疫前线,3000多名中医医生通过自己的实战证明了,中医照样能治好新冠这样的未知瘟疫。本人前几年得了喉咽,上很多医院医治两年未见好,但在草药市场让收草药的郎中拿了五元钱的草药,竟然奇迹般的好了。所以后来对中医越来越信,虽然仍不知道所以然,但其中一定有道理,我们只是没有研究透罢了。
但让人悲哀的是,今天在中国,中医学已经日渐势微,从业多年的中医拿不到执照的多的是,只能靠西医资格证开药。
我们祖先医书中所描述的经络啊等等,肉眼看不见,但古人都有特定的语言解释,不是玄妙的、讲不清楚、而是我们看不见、看不懂而已。如果能用现代的语言进行解释和解读,那么中医对普通人而言,也就是变得比较通俗易懂了。比如针灸、推拿、呼吸训练、运动、草药等等,都需要很多人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实践解读,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让中医成为我们当下时代的大众医学。
谢谢诚邀,上官朝夕为您解答。
这次疫情,让很多家庭或个人 或公司甚至当地政府部门和国家都经历了考验。大部分人遵从邻里和睦的传统和在如今特别形式下“各家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也不失是一种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新作用。
所以,经历本次疫情之后,传统文化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和价值:
第一:传统中医的作用和价值会逐渐凸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在抗击乙脑、鼠疫、非典、甲流等传染性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作为本次的冠状肺炎战役,各个医院的中医师主动请缨,甚至新闻热情报道:15省市区一线调查:中医药抗击疫情应“全程参与,越早越好”。
第二: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儒释道国学渐渐融入寻常百姓家,孩子在家捡起了经典书籍,大人也阅读量大增,线上国学馆开通,很多人拍摄书法练习视频、绘画在线教学、道德经和风水课程都进入很多人的日常生活。
第三:国家和地方的综艺节目增加了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频道,比如央视一套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永流传》,通过明星的传播,让很多人在第一时间和传统文化亲密接触;还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让很多小朋友,大朋友都喜欢上了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特别是诗词的魅力。
第四:个人才艺的厚积薄发。很多人通过直播和录视频的形式,从二胡演奏、古筝弹奏、扬琴直播、相声专场、读书解说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守在家里,避免外出,隔离了自己,也学到了东西。
总结:
所以,本次疫情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传统文化回归总动员,我相信只要地方社区引导,国家提倡,更多的人会去思考本次疫情带来的原生态的东西,比如不吃野生动物、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非常时期不外出,多戴口罩等。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上官朝夕。
本次疫情的发生,看似偶然,但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必然性。我们先不说传统艺术文化,先谈谈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国地大物博。造就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的的饮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享誉世界。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一部分人短时间财富的积累和他本身的素质、或者说修养,出现不协调!有学者说过:“一个真正的贵族形成,最起码得一个世纪教育修养。”真因为如此,有些短时间富起来的人,就不会生活了!就拿生活最基本的吃、穿、住、行方面而言,他们穿名牌,奇装异服,大金链子等。不懂得衣服的得体、品味!住的地方以豪华奢侈为傲,不懂得采光、舒适。开豪车。再说吃的方面,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做饮食文化,什么色香味,营养的均衡都无所谓,就抓住一个“奇”,一个“补”。吃野生动物,见啥吃啥,没见过更想吃!啥补吃啥!这就是导致今年冠状肺炎的爆发!这里面存在着很大的必然性!
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看看吧,不幸言中了!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任何超越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的发展都是饮鸩止渴,自然会让我们付出惨痛代价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命题太大了,不是我等随便可以讨论的。但至少,在今后我们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反应出一些糟粕,但毕竟瑕不掩瑜!正因为有了儒家文化在中华大地几千年的传承,才成就了中华千年的璀璨文明!谁都不能不承认,不能批判,也没有资格批判!否定,更是一种犯罪!历史要发展,文化要传承,也要革新,平等,自由,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
笔者粗浅观点,欢迎各位朋友关注指正,谢谢!
这次疫情,我颇有感悟,这是小编的拙见,与大家分享
我觉敬畏自然应从敬重自己的文化、敬畏我们民族做起!
一个没有敬畏之心的人,会肆无忌惮,经受不住诱惑的侵袭,把握不住做事做人的度,以至于完全迷失自己。
一个人心存敬畏的时候,他就会有整体意识,懂得感恩自然,把除自己之外的一切视为上宾,而不是利用与践踏。
一个能够自然相敬如宾的人,他肯定是一个和谐的分子,一个人在和谐着别人与外物的同时,最终也和谐了自己,圆满了自己。
如果我们承认民族与其所处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过程和价值,我们也应该承认,在当下和未来的自然环境保护中,他们的智慧和知识积淀同样需要得到尊重。所以,仅仅停留在敬畏自然是不够的,这样可能做不到真正的敬畏。我们的敬畏应该落实到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的文化上,并将其升华为对其文化主人的敬畏。这是因为,正是他们、正是那些长期以来精心耕耘和呵护各自自然环境的各个民族,才是这些大自然及其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优秀品格,爱惜万物是社会伦理道德的自然推演和延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是一句口号,而应体现在人们日常行为中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对于伤害动物的诱拍摆拍,一方面需要以法律手段规约当事人行为,有关部门必须依法惩处伤害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人们也要提升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树立对世间万物和各种生灵的敬畏之心。
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西方经过了“敬畏自然”、“征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其思想的主流,主要体现在儒家和道家思想上,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有其优点和不足,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吸取西方思想的优点,以更好地应对发展中的问题。
人们常说要敬畏自然。然而当下,人类的文化已经覆盖到地球的各个角落。每当我们谈论一个地方的时候,那个地方通常已经打上了特定文化的烙印。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自然,都已经拥有自己的文化主人。
在几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我们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各族儿女,以他们的智慧和勤劳,构建了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文化架构,为整个人类持续不断的繁衍生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任何外来者,都必须珍惜和敬重这些文化传统及其价值。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很多自然界的悲剧,其前奏曲往往都是当地传统文化遭到涂炭。这说明,敬重不同文化是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也是其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