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写作技巧 / 日期:2024-07-24 / 浏览:8 / 评论:0
为什么很多孩子讨厌写作文?
这是个好问题。什么是作文?作文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孩子们感到难?怎么造成的,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的呢?作文基础是什么时候打的,是怎么打的呢?这里有答案。语文知识分的很细,字词句段篇,这里作文在哪里呢?作文的雏形是那一个,是不是句子呢?句子有主谓宾,定状补。这里有写什么事物,这是不是选材,主谓宾是不是一种联系,定状补是不是描写,如果用议论抒情,是不是表达方法,如果有比喻,拟人……是不是运用了修辞手法,句子是不是有情感,有情感是不是有主题。我们对句子教学怎么认识的呢?如果能把句子教学看成作文,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可以豪不夸张的说,在句子教学中这样想的人有多少呢?这是写作文入门的环节,没有这个环节就让孩子们写作文,孩子们多难啊!在看段的教学,段里的句子多是怎么来的,每句话有什么用呢?怎么排列的,这些是不是作文的基础呢?这个基础打的怎样是非常重要的,文章是结构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这些孩子们每篇文章都见,可是孩子们没注意它,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没人强调呢?小学分低中高,这里就有各扫门前雪的问题。但是就句子教学的质量那个年级都不能简单的想,这个简单对孩子的作文带来很大的困难。这是不是作文难出现的问题呢?把句子当成作文教,写人句子,写事的句子,写景的句子,写物的句子,写情感的句子,写观点的句子……这其实就是造作文的部件,没有这些怎么组成篇呢?
孩子讨厌写作文,源头是缺乏写作的动力,没有尝到写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我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只在一些不太有名气的小刊物上发表过一些短文章。但我算得上是一个写作爱好者,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回想我码字兴趣的由来,最初朦胧的想法是小学时候学习课本上朱德写的《我的母亲》,朱总的母亲和我的母亲一样平凡,且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朱德却让无数的人了解了他的母亲,让他的母亲“出了名”。我对我母亲的勤劳佩服至极,母亲真正算得上是夙兴夜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我们全家烧火做饭,而她总是最后才吃,然后刷锅洗碗,参加劳动,回家的路上还要拾一捆柴。中午,我们休息,母亲却又开始收拾屋子、打扫院落。晚饭洗漱之后,在昏暗的灯光下,给我们缝补衣服……我觉得我的母亲并不比朱总的母亲差,所以我一直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母亲,让更多的人佩服我的母亲,让母亲自豪自豪。但我知道自己不会写,没有这个能力。
不过,我在写作文上很卖力。每学了一篇课文,我就模仿着写。一次,我仿写的《一件难忘的事》被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朗读,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至今清晰地记着,我对写作文的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就是从这次老师的表扬开始的。以后我的作文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得益于“成就感”越来越来强。
所以,孩子讨厌写作文,是因为父母和老师没有努力、细心地发现孩子作文的闪光点,给孩子以适时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体验到一丝的成就感,以激发孩子对作文的兴趣。
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读书太少,视野狭窄,不会写,没写的——这是孩子讨厌写作文的关键所在。
自从我对写作文有了兴趣之后,我是很努力,但提高不是很大。因为当时我家的经济条件差,也不是书香门第——家里没有一夲藏书;再加上父母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父母从未给我买过一本课外读物。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几乎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眼界的过度狭窄,腹内超级的空洞,想写不会写,有了感触道不到纸上,渐渐地连原来的写作文的兴趣也磨损至无了。好在上了大学之后,有了充足的时间,有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了大型的阅览室,这些都给我提供了大肆阅读的机会,我拿出了母亲言传身教给我的勤快,如饥似渴地扑到了图书上。同时,也开始写起了日记,大学毕业,我写了一箱子的日记本。可以说,我的写作能力,就是在大学读书的四年中得以提高的。
如今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在话下,为了不让孩子讨厌写作文, 父母应主动地为孩子创设阅读环境,引导孩子多阅读,开阔其视野;要求孩子坚持写日记,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读书、动手的好习惯,孩子就不会因不会写、无所写而发愁、讨厌写作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