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总结模板 / 日期:2024-07-15 / 浏览:2 / 评论:0

有什么奇怪的武器分享?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古时候的冷兵器时代,也出现不过奇形怪状的冷兵器,这些武器因造型奇特,并未被大量使用,很多也不被人熟知。这次,就来给大家介绍几个古时候造型奇特的冷兵器。

1.挝、也称为“抓”,大约是在秦朝时候出现的,只有勇猛的将士,才能驾驭得它,是古代的兵械之一;其形状奇特,好像是一个人手握拳头,拳头里拿一支笔一样,其约长一丈三尺,纯铁打造,重量跟斧钺差不多,在古代仪仗队中经常出现。

2.判官笔、又称状元笔。器形似笔,笔头尖细,笔把粗圆,也有两端均为笔头的,笔身中间有一圆环,形状比较接近峨眉刺,环套在手指笔可以旋转,还有的只是一端有笔头在笔的尾部有环也是可以让笔旋转的。笔长约20厘米——30厘米,前端稍重于后端,多以硬木或金属制成。主要用法有穿、点、挑、刺、戳等。

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乾坤日月刀、这个兵器是四门拳械具有代表的器械之一,但总给人一种不小心就伤到自己的感觉。全长约两米左右(可根据习练者本人的身高可长可短), 它由两头相同的弧形刀和中段一对护手月牙组合而成,故又称护手双头刀。也有叫六合双头刀。其两端弧形利刃取象为日器械中段一对月牙护手取象为月,乾坤象征天地阴阳故取名乾坤日月刀。六合双头刀来历因此刀为双头在实战运用时以左右手刀法相互结合运用,技法以前后左右上下攻防,故也称六合护手双头刀。

4.龙头大铡刀、这个武器看起来造型复杂,可能美观性要大于实用性。龙头大铡刀是气功长拳门的独特兵器。气功长拳门吴氏兄弟受包青天中龙头铡的启发,创造的勉强能称为器械的产品。大铡刀形制为龙头鱼尾,但又不失铡刀型制,全长180—200厘米,把为扁方型握把,握把处长130厘米左右,活动空间较大。龙套化铡刀内似蛟龙出海,口吐八卦太极图为阴阳鱼,展现出神龙之威,铡刀尾部为鱼尾形,中有一古钱币图形,更彰显出没啥不能没钱的道理,龙头鱼尾之形既彰显出鱼化龙的时间久远,又不失其钩挂撩砍之功能。

这就是给大家列举的造型奇特的冷兵器,还有哪些奇怪的武器,大家可以说出来一起讨论一下。

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近现代艺术家中,你觉得有哪些绘画大师对东方美的探索有大的成就?

近现代艺术家中有很多对东方美的探索取得很大成就,今天本人就向大家介绍一位日本的绘画大师——东山魁夷。

画家简介

东山魁夷(1908-1999)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1908年7月生于横滨。原名新吉,画号魁夷。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1933年留学德国,在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美术史。1999年5月6日逝世。

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风景画以西方写实的眼光捕捉日本情调之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听泉》《和风景的对话》《探求日本的美》等。著有《东山魁夷》11卷。《一片树叶》(节选)被选入苏教版初中教材。代表作有《春晓》(由日本政府赠送给毛泽东)、《京洛四季组画》、《唐招提寺壁画》等。

东山魁夷的画(20)他的散文《一片树叶》成为2002年高考北京卷的现代文阅读题,分值18分;散文《我们的风景》收录在人教版9年级上册、鄂教版9年级上册的教科书中。随笔《听泉》收录在长春版9年级下语文教科书中。

艺术历程

西方文化对东山的深刻熏陶,使他对战后的西方潮流并不感到突然。他一次又一次去欧洲,或写生,或考察,接受古典的、现代的各种流派的洗礼。对于激进的、全新的艺术观,他不是马上做出反应,而是通过自己的内心世界、环境和历史来检验。时间飞逝、新陈代谢、新鲜者为何物?对东山来说,更有兴趣、更切实的是艺术家本身应如何。

深究之,归结为:东方美是什么?日本美是什么?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本民族的艺术,或须欲扬先抑,否则欲速而不达。暂时抛开它,专注于研究西方艺术,蓦然回首,会惊奇地发现本民族艺术之美,令人销魂的美。“人目短于自见,故借镜以观形。”

艺术风格

其风景画以西方写实的眼光捕捉日本情调之美,善于表现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纯洁的大自然。他的作品在保持平面性的同时增强空间感,在装饰性中抒情寓意,格调高雅蕴藉,充满诗情哲理,透着淡淡的伤感。

他对艺术理论、音乐有一定造诣,擅长散文。 作为日本的一位著名画家,东山魁夷的名字对中国的读者并不陌生。但对东山的文字,中国的读者却很少接触,其实,他的文字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

他的散文集在日本就很受欢迎,据说其散文在日本与川端康成并称“双璧”。十四卷本的“东山魁夷的世界”,是他的诗文全集,并根据文字、装饰的需要配以适当的绘画作品,你会感到惊诧,一个画家的艺术品格通过文字即能传达得惟妙惟肖,真正达到了“诗为心声、画为心境”的审美境界,其文字魅力跃然纸上。

(以上图片均为东山魁夷作品图)

徐悲鸿学中学西下了很大的劲,贡献很大,但他也面对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守旧派,反对画素描,只在古人画中临摹,古人画作有许多精品,学习是有很大的受益,但确忘掉了另一个更好的向大自然学习,吸权更多的营,取的更多的创作空间种灵。二是新西洋画派,的攻击打压,这一部分人不只道,不愿意学习,基本的古典的东西,只学一些新花样,就象建高样他们只想要最高层,下面的不要,那只是空想,后来又有人多次向他国学习素描,为什么那?要想干好,就是要有好的根基。压力很大,由于勤奋劳做,54岁亡故,他的美术事业还要几代人奋斗。徐悲鸿走了快一个世纪了,但他奋斗不息的斗志已然激励一代代爱好美术的志士前进,已腐朽固石战斗不息。可惜还有人带着朽木般的花岗岩头代,攻击徐老,说三道四,说徐是瞎子,他长的才是千里眼,显微镜,把自已的画无限方大,把别人的成绩缩小到看不见,只是大家都长着眼,只是现在一点也看不见,再放也看不见了。徐悲鸿,他一生勤劳,好学不倦,但他的艺术还是有点粗放豪情,细微处没世界一流大士,有不足,以画马最绝巧精妙,中国许多画家,无法与之相比,且是一位非常热爱祖国的人士,积劳发疾,宽以待人,严以律已。爱贤若渴,育材若子。大爱于一生,是中国画坛之凯模,导航之灯塔。小鱼儿,于荷浪书斋,(冯旭红,悲鸿后人)。请大家批正评点。

马上就是3.12植树节了,植树节的来历是怎样的?

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你可知道,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工作,不同的是许多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植树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趣的习俗。

日本的植树节是从1922年开始的。为了使植树造林工作卓有成效,日本长野县南相木村政府规定了一项特别制度;凡新婚夫妇都要在指定地点营建新婚林,每对新婚夫妇都要种上五至六棵树。

坦桑尼亚不少地方居民流行着这样一种风俗,谁家生了小孩就把胎盘埋在自己家门不远的地方,然后栽上一棵树,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象树一样茁壮成长。因此,如果你看见这家门口有几棵树,就知道这家有几个孩子。人们把这种树称为“添口植树”。

波兰的一些地方,人们喜欢绿色的树木,在那里谁家生了小孩,就要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三种树以示纪念而称之为“家庭树”。

菲律宾总统发布规定:凡十岁以上的国民,在连续五年内,平均每月至少栽一棵树。这项法令称之为植树法。

埃及为了改善环境,从1980年起组织了“萨达特植树营”,在全国有计划地开展植树活动。

芬兰有绿色金库之称,芬兰从议会议员到每一个公民,都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政府还采取有力措施,从经济上和技术上帮助农户造林。

印度的阿默达巴德市为了美化城市,宣布一项规定;凡新建住房,至少要在房屋周围种五棵树,否则不能获得竣工证明。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的西海,颁布了这样一个法令:第一次结婚的新郎新娘,每人必须种两棵果树;而要离婚的,每人必须种五棵果树;离婚后复婚的,每人必须种三棵果树,否则,就不给办理结婚、复婚手续。

大家好,我来回答一下“马上就是3.12植树节了,植树节的来历是怎样的?”。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每个国家的植树节的日子是不同的,我们中国植树节定位3月12日,是为了纪念孙中山逝世。我国植树节来历: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

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

1912年5月,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

1914年11月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有感于国家林业不振,“重山复岭,濯濯不毛”,上书北洋政府农商部长周自齐,倡导以每年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中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

1979年2月,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的决议。

近代植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荒芜的平原,树木稀少,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后来经商议,于1932年发行了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

版权声明 : 本文未使用任何知识共享协议授权,您可以任何形式自由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