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总结模板 / 日期:2024-07-09 / 浏览:5 / 评论:0

明王朝两百七十六年历史里最让你难忘的事件或者细节是什么?

明王朝276年历史里,最让我让难忘的是“壬寅宫变”。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差点让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女给勒死。嘉靖皇帝朱厚熜受到惊吓,从此独居西苑,20年不再上朝,这个宫女起义也真是少有!

“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这话一点也不假,谁也不会平白无故的去冒险。

明世宗朱厚熜自从“大礼仪”后,控制住了朝廷局势,国家逐步安定。到中后期,世宗开始宠信奸佞,研究道教,一心向道,以求长生不老,没有了刚当皇帝时的雄心。

惊天动地观后感,电影惊天动地观后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厚熜重用江湖方士陶仲文,陶和太监合谋忽悠,让嘉靖对陶深信不疑。

陶仲文忽悠说没经历人事的宫女的月经可保长生不老,因此大量征召十三四岁宫女,并命方士利用她们的处女月信来炼制“元性纯红丹”。为保持宫女的洁净,宫女们不得进食,只能吃桑葚、饮露水。

嘉靖长期服用“仙丹”,(应该是有点铅中毒八!)变得喜怒无常,任意摧残折磨宫女,不少女子被折磨致死,让这些柔弱的女子每天提心吊胆,对他心生恨意。

惊天动地观后感,电影惊天动地观后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嘉靖中叶,上饵丹药有验。至嘉靖三十一年冬,命京师内外选女十八岁至二十四岁者三百人入宫。嘉靖三十四年九月,又选十八岁以下者一百六十人。盖从陶仲文(方士)言,供炼药用也。”———明沈德符《野获篇》

在历史长河里,有多少风风雨雨,可这十几名宫女却因她们大无畏的反抗,让后世记住了她们。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夜

惊天动地观后感,电影惊天动地观后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乾清宫西暖阁

趁明世宗呼呼大睡,宫女杨金英带领十几名宫女,拿着准备好的绳子(仪仗用的布条做的),有人摁头,有人掐脖子,有人摁腿,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正准备用绳子勒脖子时,不小心打了死结,看着皇帝一直没有死,拔下头上的金叉往他身上乱扎,皇上吓得昏死过去。

看着皇帝满身是血,一个胆小宫女出去报告了方皇后,所有人吓得四散奔逃,很快全部被捉拿。

在皇上醒来之前,方皇后就把皇上的宠妃端妃、曹妃和十几个宫女处死了,这就是历史上的“壬寅宫变”。

这么多人为什么没有弄死呢?我想最有可能是紧张,毕竟刺杀的是皇帝,平时看到都害怕。慌乱中打了一个结又打了一个结,两个人用力勒,这就成了死结,当然勒不死。

历史上关于谁是幕后指示,有许多版本,但宫女险些把皇帝谋杀了,这是千真万确的。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经历苦难并不可怕,因为这反而可能是走向强大的契机,有贪官污吏,有宦官专政也没关系,因为国家早晚是会回到正轨上的,真正可怕的是什么?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节倒了,这样就算王朝能延续更长的时间,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明朝276年里,给我影响最深刻的事件便是于谦之死,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民族英雄,因为这群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代表的正是一个民族不可战胜的气节,于谦是我非常崇敬一位民族英雄,因为他的身上就具有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品质,在国家稳定之时,他是位治世能臣,国家危亡之时,他敢肩负重任,力挽狂澜,这样的人让我尊敬。

于谦在明英宗时期得到启用,他为人刚正不阿,被明宣宗任命为御史,为官期间平反冤假错案,深受百姓爱戴,于谦为官清廉,嫉恶如仇,但这样性格也容易遭到小人嫉妒,在明英宗执政初期,险些被王振陷害致死。

明初曾出现过两次威胁大明王朝统治的危机,一次是靖难之役,一次是土木堡之变,人与类聚,物以群分这话是不分阶层的,明英宗是明朝最混蛋的皇帝,他身边从最初的王振,到后来的石亨,从擅权的太监,到奸邪佞臣,从来不缺小人。

明英宗在王振鼓动下亲征瓦剌,以明军出征的部队,本来要击退瓦剌问题并不大,但是明英宗听信王振的谗言,最后在土木堡被俘,明军的精锐部队也损失殆尽,明朝陷入动荡之中,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于谦被升任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卫,为避免明英宗成为瓦剌要挟大明的筹码,于谦等人又进谏立朱祁钰为皇帝,这本是稳定时局的一个策略,但是却给于谦后来的遭遇埋下了祸根。

在于谦的指挥下,明朝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在于谦,李实,杨善等人的支持下朱祁镇最后被接回了北京,但是却被明代宗幽禁在南宫之中,因为于谦在北京保卫战力挽狂澜,明代宗十分依重于谦,于谦也竭尽全力辅佐明代宗,于谦性格刚直,眼里容不得沙,很多大臣因为一些小过失也被于谦弹劾,朝中大臣金濂,徐有贞,石亨等人都不喜欢于谦。

明代宗执政晚期,也渐渐疏远了于谦,反而十分信任石亨,石亨见明代宗时日无多,和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发动了夺门之变,迎朱祁镇复位,于谦等人被逮捕了,石亨,徐有贞等人进谏明英宗,要求诛杀于谦,他们诬陷于谦图谋不轨,明英宗为了让自己复位师出有名,最后处死了于谦。

于谦死后,明朝的朝政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石亨,徐有贞,许彬奸臣当道,党同伐异,政治清明的风气就此消失,朝政日渐腐败,开启了明朝党争的先河。于谦之死让我印象最为深刻,这么一位救国家于危亡之时,忠义可以日月争光的民族英雄,却死于奸邪,昏君之手,这怎能不让人悲痛啊!

版权声明 : 本文未使用任何知识共享协议授权,您可以任何形式自由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