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创意写作 / 日期:2024-07-09 / 浏览:8 / 评论:0
关于母亲节的资料?
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du的节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1914年,美国参众两议院将每年5月第2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
母亲节的来历:
1、设立母亲节的想法是由费城的安娜·贾维斯小姐(miss AnnaJarvis)首先提出来的,贾维斯太太在美国费城去世,本来这不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可正是由于这位太太的缘故,才出现了后来闻名世界的母亲节。
2、贾维斯太太是一位普通的母亲,跟许许多多的母亲一样,她善良、慈祥、勤奋,对人体贴人微。然而,在20世纪初期普通的母亲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敬。很多人,包括儿女们在内都认为她们的付出理所当然。
3、但贾维斯太太的儿女们没有忽略这一点,在母亲去世后不久,安娜在当地教堂举行了一个别具一格的仪式,以表示对母亲的敬意。同时,她下决心要让更多的儿女牢记自己母亲。她写了几千封信,分别寄给一些重要人物和组织,要求他们选择一个特殊的日子作为母亲的节日。
4、安娜·贾维斯自己选定的日子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也就是她母亲的逝世纪念日。这一举动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经过她的努力,费城于1908年5月10日首次举行了母亲节庆祝活动。这种活动很快传遍全国。到1913年,美国国会正式确定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5、母亲创立之后,很多国家纷纷效仿。英国、瑞典、印度、墨西哥、阿富汗、哥斯达黎加、西班牙等国家都已开始庆祝母亲节。近年来,中国也开始庆祝这一节日。这样就形成了国际母亲节。
社会影响:
1、孝,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以新“24孝”为代表的中国式孝顺成为目前中国家庭的幸福密码。专家表示,在西方罪感文化盛行的背景下,中国孝文化价值需要重新审视。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传统孝文化需要进行进一步创造性传承与弘扬。
2、“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是中国人从古至今践行孝道的基本内容。以孝为本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伦规范。”对部分外国人而言,“孝顺”这个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3、在中国,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生活得更好,子女希望父母晚年生活幸福,因此绝大多数是基于血缘亲情和伦理使命、不求任何回报的‘利他型孝道’。在西方文化中,与‘孝道’对应的提法有虔诚、感恩等,这种‘西方式孝顺’多是基于市场化规则和履行法律义务的‘利己型孝道’。”
4、“中西方家庭观也存在差异。”中国人自古以来非常重视家庭和血缘亲情关系,以家庭为核心层层外扩,形成了家庭—家族—社会—国家的基于人情的紧密关系。家,成为人们精神归宿的原点。西方文化则强调以个体为核心,人与人之间建立的是法律基础上的契约关系,这种关系是松散的,因此家庭观念并不浓厚。
母亲节资料?
母亲节的资料如下:
1. 起源:现代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贾维斯(Anna Jarvis)发起。安娜的母亲是一位教师和社会活动家,她去世后,安娜立志创立一个节日来纪念和赞扬全世界的母亲。
2. 日期:母亲节定于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这一天为母亲节,并要求总统发布宣言,号召政府官员在所有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
3. 庆祝方式: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送给母亲鲜花、礼物,举办家庭聚会,或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戴。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在中国,萱草花(忘忧草)也常作为母亲节的象征。
4. 国际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母亲节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国际性的节日。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自己的庆祝习俗和日期。
5. 中国情况: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开始在中国内地被接受,并逐渐流行起来。在中国,母亲节的庆祝方式融合了中国的文化特色,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
6. 文化意义:母亲节不仅是感谢母亲的日子,也是弘扬母爱、提倡孝道和家庭和睦的文化节日。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对母亲感激之情的机会,增强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7. 社会活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母亲节期间还会有各种社会活动,如评选优秀母亲、举办厨艺比赛、时装秀等,这些活动旨在庆祝母亲们的贡献,并促进社会对母亲的尊重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