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总结模板 / 日期:2024-07-08 / 浏览:7 / 评论:0
红楼梦宝钗扑蝶读后感?
在宝钗进贾府之前,黛玉和宝玉两个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黛玉也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小性儿”。可是,在宝钗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黛玉心中“悒郁不忿”,便常常刻薄宝钗。显然,黛玉对宝钗,是有着敌意和戒备的。
对于黛玉的刻薄,宝钗多采用隐忍的态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进行还击。这说明宝钗并不是一个好战的人。但是,她却也不是个好欺负的。若当真恼了,宝黛二人加起来都不是她的对手,比如“借扇机带双敲”一节。可见,她是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小李飞刀,例不虚发”。若论嘴上的功夫,黛玉也未必能占得了上风。
宝钗真的像她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大度么?我看也未必。如果说“借扇机带双敲”属于宝钗的“正当防卫”,那么“扑蝶”则是一种攻击行为。这是宝钗式的敌意。只不过,黛玉的刺儿都露在外面,而宝钗的锋芒却是藏在里面。
在我看来,以宝钗的才智,若仅仅是为了脱身,则并非一定要拉上黛玉。宝钗处事,向来以妥贴周全见长。况且,由脂批来看,宝钗此举,亦属轻松搞定。从头至尾,一直是从容不迫,而无力拙之感。以她的机变智谋,再发挥一下她那出众的表演才能,这也不过是牛刀小试而已。
即便是真的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脱身,那么让别人来顶缸,说明宝钗的道德并不像她平时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完美”。宝钗走后,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宝钗此举,就像是为了避免自己损失10块钱,而让别人损失100块钱一样。
有人说,就算是让小红以为是黛玉听去了,那又能怎样?奴才还能把主子怎么了?岂不知,奴才怕主子,主子也怕奴才呢!就如凤姐这样厉害的人物,平儿还说:“众人都道他利害,你们都怕他,惟我知道他心里也就不算不怕你们呢。”自古以来,坏在奴才手上的事,还少么?被人听了短儿,会怎样呢?司棋因被鸳鸯撞上,就忧心如焚,以致于卧病──她们俩还算自小有交情呢。小红私相传帕,若是被发现了,恐怕也不免遭到类似司棋的命运。虽然小红也未必是小人,但若是“人急造反,狗急跳墙”,那也就很难说了。宝钗所虑,并非无理。想张飞威武雄壮,还不是被两个不起眼的下属收拾了?另外,作为奴才,若有机会,在王夫人等人面前添个小话什么的,料想也不会很难吧。想想晴雯是怎么死的,不就是死于谗言么?宝玉和黛玉在一起,亲密不避嫌疑,要想造谣生事怕也不难。
读红楼梦读后感50字?
红,一个绚丽却残忍的颜色,倚望红楼,只是一场“梦如人生”的开始,一个虚缈却入骨的悲伤之爱,正如“无非始于荣华,终于憔悴,感慨身世,追缅古欢,绮梦既阑,穷愁毕世”,宝玉如是也……
性格决定选择。
一个人,他的性格选择了什么样的思想,每天面对自己和别人选择什么样的情绪,一切取决与性格。
人生在红尘中云游,命运在性格中行走,“喜笑怒骂,倜傥风流,兴衰荣辱,成王败寇,浮华如烟云,可看不可留;往昔死云烟,伤怀阑珊后。狂年幼,贻笑传遍天下口;悲白首,银丝万丈织成愁。远虑近忧,枉然如酒,岁月酿,漫心头……”红楼梦,亦是如此,人生的悲欢离合,坎坷相伴,如泪,数不清;似水,柔无骨。
回望清,宝玉“面若中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性”明明……可惜了清静,天石乃仙之通灵也,何图恋凡俗浊气?人生非安非乐非清也。叛逆,世俗,对照以世俗男性为主导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和卑微的女子们的聪明与愚蠢,纯真与腐朽,洁净与污浊,天真与虚伪,善良与邪恶,美好与丑陋。
腐朽的年代!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的飘零,身为贵妃贾元春的内心悲痛苦楚,封建社会中的传统,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和罪恶虚伪。
是叛逆,是脱俗,是善感,是才华,是思想造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娇弱才女林黛玉,本是想用一生的眼泪去回报他,但未想凄婉而去,“不离,即离,未世乐”,明明了解自古女子的悲哀,未想重复,却自了。
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可未否定君权,族权。他发展着自己的叛逆思想,倾向并支持被压迫者,他支持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地要求婚姻自主,这一切是由于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所以他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统治。他所深恶痛绝的,是他所仰仗的;他反对的,是他所依靠的,因为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但他又不愿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最后只能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去。
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一直找不到属于自己现实生活的出路,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的否定,可他这种叛逆却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与虚无主义的色彩。贾宝玉的叛逆虽然无比失败,但让《红楼梦》这部千古奇书无比成功。
叛逆是种精神,是青春不死的见证,是推动砾石前进的车轮,是张扬个性的资本。每一种叛逆的命运都是传奇,永远在文明的长河里演义。因为多彩的世界不只是苍凉的黑白,所以是皆不论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