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作文素材 / 日期:2024-07-01 / 浏览:10 / 评论:0

为什么说清明节公祭陕西黄帝陵,是真正的国祭?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中记载:“黄帝崩,葬桥山”。 桥山在远古时代为“有蟜氏”居地,称作“蟜山”;黄帝时代称作“轩辕之丘”或“轩辕之台”,黄帝因此而得名“轩辕”。黄帝城中宫即位于此,以后演变成桥山。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和《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中记载:“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 元封元年冬,汉武帝亲自领军十万北巡朔方,返回时专程来到桥山,祭祀“黄帝之冢”。从此以后唐元宋明清,一直到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有大型的祭祀活动,成为了炎黄儿女的心灵故乡。

《人民日报》曾在“黄帝陵风水轴线”里说:“黄帝陵风水轴线就是桥山主脊至黄帝墓冢,并与印台山山峰之间构成一条连线,黄帝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是以此为轴线而建造,墓冢方向正好在这条线上”。

公祭日文案,公祭日文案简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帝陵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树群!共有8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就有3万余株。尤其是“黄帝手植柏”距今有五千余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历代对于陕北黄帝陵的祭祀活动从未间断过,这些古老的柏树就是最好的证据。

孙中山先生曾经亲自撰写祭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毛泽东亲撰《祭黄帝陵文》,宣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公祭日文案,公祭日文案简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邓小平为黄帝陵题词:“炎黄子孙”。


江泽民为黄帝陵题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1998年和2000年,分别由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何厚铧亲笔题写的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相继在黄帝陵落成,是追本溯源的文化认同的诠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向心力量。

公祭日文案,公祭日文案简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陕西是炎黄民族之根,延安就是华夏民族之魄!几千年来,正是因为有了炎黄子孙这个称号,所以我们才有了统一的向心力,一直在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永不言输的精神!

清明将至,陕西黄帝陵又将迎来一次全世界华人,中华儿女共同祭祀我们伟大的祖先“黄帝”的日子!在此重大的节日之前,所有炎黄子孙、中华儿女都应该在心中永远记住这个名字“陕西黄帝陵”!

如果是真正的国祭,当然就有为什么的问题。但是如果不是,那就谈不上为什么。到底是不是呢?祭礼祭礼,那么我们就看看周礼,这也是某地人动辄非拿来独占独居吃独食的东西。周礼怎么说?周礼很明确,祭拜先人是这样,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对于祖先的祭拜,从天子到士都是庙祭,而且因里面数量逐渐递减,到老百姓那里就根本没有资格庙祭,所以才只能去坟地。但是老百姓的坟地,是绝对不能称陵的。不言已明,只有没有资格庙祭的老百姓才跑坟地致祭,国祭何来?所以,黄帝陵祭祀,从来没有被国祭过。历朝历代都没有将陵墓纳入国祭。即使有皇帝安排人对某些陵墓进行了祭祀,比如对祖先陵墓,对太昊陵,黄帝陵,炎帝陵等,甚至三山五岳进行祭祀,到不能叫国祭。历代皇帝对祖先的国祭,就是在太庙里进行。比如明清北京,天坛地坛社稷坛还有就是太庙,这就是国祭的范围。所以,凡天子登基,太子和皇后废立等都是告太庙,没有谁去告陵墓。天子一般设七庙,后来有的朝代还把太庙加至九庙。而太庙的设置都在都城。而有地位的官宦士人阶层也会设置家庙,也就是祠堂。家庙的设置都在祖居之地或者族居之地。祖庙,更多的表达的是对祖先的崇敬和礼拜,祖宗之灵更多的是当成神来拜,更多的祥和气氛,祈求祖先神灵保佑,维系国家或家族团结和谐。而陵墓为祭祖,更多的是与死连接起来的恐惧,说白点是祭鬼。所以无论天子谒陵,还是百姓上坟,都是有一种阴煞气氛。另外呢,拜庙更是后代跟祖先的一个交流场地,向祖先报告喜事,充满自豪,向祖先报告难题,祈求祖先保佑解决等,比如皇帝即位,婚嫁,废立太子,废立皇后,国家发生大的灾害或者战争以及国家丰收,出现祥瑞,都会告太庙,但这些事不会去谒陵……与此类比,家族里婚嫁添丁或者为官升迁等以及族人有作奸犯科需要处罚等也去家庙禀告祖先,而不会去傻乎乎的跑到祖坟。当然先人陵墓,也需祭祀,但是陵祭与庙祭,绝不是同一层次。而黄帝陵祭祀更没有国祭过。而红楼梦贾家年度合族祭祖,也是在祠堂里进行。没有见他们跑到祖坟去。综上,庙祭是中华文化最核心之处,关乎社稷安危和宗法伦理,最典型的就是明朝的大礼仪之争。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就是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如果以陵祭代替庙祭,那本身就是违背周礼之举,而且也史无前例。

国家公祭日,我们能为战争受害者做些什么呢?

谢邀

客观上讲《1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实录》这部书对国人来说是有必要的。因为它从一个亲身经历者的角度告诉了我们那段残酷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样子,也对现在的年轻一代有着很好的警示意义。但同时,我也希望这样的人物实录或者回忆录会少些好。

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痛苦的回忆都是人生中最灰暗的部分,我们希望能时间能冲散它们对我们的影响,而不是通过回忆去再次经历痛苦。

对于大众来说,民族的耻辱值得永远铭记

人是一种很神奇的生物,我们总会陷在当时的时代里无法自拔,对于我们出生前和死后发生了什么极少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国仇家恨慢慢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但当一个民族的苦难来临的时候,这份苦痛就从一个人扩散到了几百人、几千人,乃至几亿人。

南京大屠杀就是这样的例子。这个事情,我们没有经历过,但它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我们的同胞遭遇的苦痛灾难,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性质极其恶劣的反人类行为,更因为它背后隐藏的教训值得我们一直记得。

落后就要挨打。个人在社会上的发展如此,民族之间的竞争如此,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是这个样子。

对于个人来说,我们希望时间能冲散一切

切身经历过痛苦本身的人最有发言权。这个事件对当事人到底带来了多少伤害,我们作为一个局外人不好去评判,但我们都知道痛苦应该让它随着时间消失掉的道理。

我们还活着,我们还需要好好的活下去。这些都需要我们抛弃过去的阴暗,去拥抱积极向上,阳光快乐的自己。

民族的耻辱固然值得被铭记,但在苦难中饱受折磨的人同样值得被尊敬,它们有开始新生活的权利。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所有看法,希望对题主能有帮助,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一起讨论。

这是上啥班的第365条原创问答上啥班,一个帮你在职场里做的更好的头条号。欢迎小伙伴们关注,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等你哦~

版权声明 : 本文未使用任何知识共享协议授权,您可以任何形式自由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