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写作技巧 / 日期:2024-06-29 / 浏览:8 / 评论:0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讲述的是重耳在楚国避难时,楚王问他如果晋国与楚国发生战争,晋国将如何应对。重耳回答,在晋国与楚国发生战争时,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以示友好。这个成语后来用来表示谦让、宽厚、忍让等品质。
围魏救赵: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述的是孙膑在围攻魏国国都时,诱使魏军回救,然后在半道上伏击魏军,成功地解救了赵国的故事。这个成语后来用来表示用调虎离山之计,以逸待劳,化被动为主动,削弱敌方的战斗力。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吴太伯世家》。讲述的是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的故事。这个成语后来用来表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等精神。
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齐策四》。讲述的是兔子在多个洞穴中躲避天敌的故事。这个成语后来用来表示做事留有余地,有备无患。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讲述的是一个人画蛇时给蛇添上了脚,却因此使蛇变得更加难看的故事。这个成语后来用来表示做多余的事,反而不利,多此一举。
窃符救赵: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讲述的是信陵君窃取魏王的兵符,解救了赵国的故事。这个成语后来用来表示为了国家利益,不惜冒险或采取非法手段的精神。
朝秦暮楚:出自《史记·张仪列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之间互相攻伐,反复无常的故事。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反复无常、变化不定。
胡服骑射:出自《史记·匈奴列传》。讲述的是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短衣),学习骑射的故事。这个成语后来用来表示学习外来先进文化,改变自己的落后习俗。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也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哲理,成为我们今天可以借鉴和思考的宝贵文化遗产。
儒道墨名人典故成语故事?
儒家、道家和墨家都有一些著名的典故成语故事,比如儒家的“曾参锄草”和“以德报怨”,道家的“庖丁解牛”和“鸡犬升天”,以及墨家的“墨守成规”和“摩顶放踵”。
儒家的“曾参锄草”讲述的是曾参因为误伤苗被父亲责打,他没有逃走,结果被打休克,醒过来后关心父亲的伤势。这个故事赞扬了孝道,表达了“以德报怨”的理念。
道家的“庖丁解牛”讲述了庖丁通过熟知牛的生理结构、筋骨连结、骨节等,能够轻松地分解牛,这个故事表达了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
“鸡犬升天”则是道家另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刘邦在芒砀山斩蛇时,当地一个老妇人哭诉说,她儿子是白帝子,与黑帝子相斗,被黑帝子杀了。刘邦后来夺取天下,建立汉朝,老妇人认为儿子与黑帝子斗输了是应该的,因为黑帝子是人主。这个故事表达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
墨家的“墨守成规”源自“墨守成规”,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固守老规矩,不求改变或进步。这个成语表达了墨家主张人们应按照既定的规则和秩序行事,反对变革和破坏现有的社会秩序。
“摩顶放踵”是墨家另一个成语故事,源自《孟子·尽心上》。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毫不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为天下人谋福利。这个成语表达了墨家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精神。
这些典故成语故事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而且蕴含了各家学派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