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文体介绍 / 日期:2024-06-28 / 浏览:11 / 评论:0
如何理解“父母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
谢邀!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
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爱孩子,就应该为他的将来做长远的打算。
剧中,明兰曾提及自己的小娘曾经给自己讲过战国策的故事,为的就是让她懂得伏低做小、隐忍,能够平安的度过一生。后来顾二叔在水中救起明兰,明兰也曾用这句话劝解他,应该为了蓉姐的将来打算,所以顾二叔才去投的军。包括变态扭曲的小秦氏,做了这么多恶事,其实也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只是用错了方法。
其实这是这一思想是中国父母们长久继承的传统,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父母们习惯把孩子们的人生路给提前规划好。但我个人觉得,父母做什么都应该适当。比如在对孩子们的能力培养和德育方面,父母多打算是完全应该的,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在某些方面,为其谋划多了也未必是好事,反而有可能会变成孩子们正常发展的桎梏。如小秦氏,虽然也是为儿子的未来计,却不惜走极端,最后的结果,势必会害了自己的儿子。
再说回来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上名校,打破头颅也要买学区房;为了孩子不丢面,要开豪车去接送孩子;为了孩子在学校不受“委屈”,想尽办法和老师们套近乎恭维老师,我个人觉得,这些都属于过了头的为子女计。
因此,无论父母如何为自己的孩子打算,个人觉得,适度就好。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父母爱自己的子女胜过自己的生命,为他们的将来考虑得非常非常的深远和细致。
在我看来,天底下最感人最温馨最让人难忘的句子,就是《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这句放之四海皆准的话。其意说:父母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要为他的孩子做考虑。
故事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提出要赵威后长子长安君作人质的条件,赴威后最初怜爱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去作人质,后赴威后被触龙“你不让孩子去,国家都没有了,爱孩子有什么用。你让孩子去,等国家稳定了,他以后回来,还可能做国王”的话说服,很是感人,久嚼味浓。
现实生活中,不见几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父母,不愿自己的孩子成龙。常言道:虎毒尚不食子。孩子是父母一口饭一口水喂养大的,就是自己的心头肉,也是自己生命的延长。但当下的孩子,没有几个能体量父母之心,我行我素,大都难听父母之言。所以,才有“可怜天下父母心”之说,确实表达了父母的无奈。
有道是:“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儿才知父母心”。父母的良苦用心,多在儿女长大成人,为人父母之后,方知其苦心。但很多事,为时已晚,后悔不迭,跪哭苍天,因为父母那凭经历或苦难得来的经验,多被不懂事的儿女,付诸东流。
我们长大成人后,逐步理解老人的用心良苦,也悔恨自己当初为什么会有违背父母的逆行,真有点“子欲孝,而亲不在”的苦痛。我真希望我的这个心愿,能被天下之子所理解。作为孩子,一定要多听父母的话,一定要多理解父母,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父母之恩,大爱无边。三国时的皇帝刘备至死,还要托孤诸葛亮辅助好儿皇阿斗,何况平民百姓怎么不“想来世呀想心甘”的想自家的儿女。新时期,我们提倡新的家风和新的道德风尚,不求过去那种扇枕温衾、恣蚊饱血、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的回报,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子孝父心宽的环境还是必要的。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