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写作技巧 / 日期:2024-06-20 / 浏览:5 / 评论:0
高二,我真的好崩溃,觉得坚持不下去了,我到底该怎么办?
你妈妈说的对,现在机会多、今年不行明年来,这样你的压力就不会那么大,就会放松心情。记得四十年多前-1977年,我高中毕业农村插队的第二年,突然有一天窗口每日播放新闻的喇叭播放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那就是恢复高考。在这之前高考中断了十年,当时的学生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都到农村去劳动,大部分城市学生劳动3-5年,7-8年后会有机会被工厂,矿山,以及其他各行各业招走,少数被推荐上大学,男同学插队两年后有机会可以去当兵。当时上大学除过努力劳动,好好表现外还要有关系。所以很难。突然有了可以凭自己本事去上大学的机会,怎么也要去努力。无奈高中毕业插队以后我的课本都被别人借走了。离高考剩三个月了,不要说复习资料,课本也找不齐,就这样爸爸妈妈帮我往回找课本,先找回来什么就看什么,白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晚上在墨水瓶制成的煤油灯下看书,到77年高考的时候课本也没有全部找回来。可想而知这次高考以失败告终。高考完以后我又回生产队劳动了,我要好好表现,不然招工也没有我的机会。在我回生产队以后陆续收到两封信,一个是我的闺蜜,她说她现在正在家里参加补习班,准备迎接78年的高考。一封信是弟弟的,告诉我他现在在复习,准备参加78年的高考。这两封信唤醒了我,他们都在努力备战高考,我为什么就懈怠了呢?高中的时候我也不比别人差,我也要努力。这样我又开始一边劳动一边复习,高考前三个月请假回家集中精力复习,同时也参加了补习班,那个时候是我一生中学习效率最高的一段时间,晚上11点睡觉,早晨五点起床,中午睡十分钟。生物钟非常准,不需要闹钟,倒头就睡。到时候自然醒,一骨碌爬起来继续学习。就这样1978年终于挤上了大学这个独木桥。那一年我们全县总共考上大学的学生是二十多个。真正高考那几天我是彻底放松了,考场上什么也不想,拿到试卷大概把题目从头到尾扫一遍,然后开始答题,会多少答多少,不会的先放一边,等会的全部做完时间还有再去推敲那些比较难的题目。实际上我们的初中高中同学没有考上大学的在我走了以后2-3年陆陆续续都招工出来了,有进银行系统的,有到百货公司的,有进工厂的。现在退休了,回过头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只要尽力去做,老天不会亏待任何人,总会给你留一条适合你生存的路,你只要努力就行了,不要想结果,到时候自然会有结果的[握手][握手]
刚上高一,数理化都听不懂,晚上11点睡觉早上5.50起来还是很困,听课还走神,该怎么办?
才刚刚高一,千万不要灰心,不能轻言放弃!
初中和高中相比,无论是课程的内容还是难度,都明显提高了。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方法,听课时的思维,都要随之改变,不能仍然用初中的那一套,要摸索,要尽快地适应。
这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这个过程尽量缩短。
高中数理化特别重思维,重分析。初中的数理化虽然也有思维,也有分析,但是,那种思维和分析,其难度比较小,比较“表面化”,基本上属于基础性的。到了高中,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分析,涵盖的范围比较宽,思维的层次比较多,初中学习的思维,可能只需要一两层,高中课程的思维,最少也有两三层,甚至更多层。因此,分析、思维浅了,或者思维与分析难以深入下去,就明显地感觉到不能适应。
除了利用暑假提前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面临这个问题,没有谁有三头六臂,就看谁能hold 得住,谁能尽快地改变自己,适应起来。
听课,是学校学习的中心环节,思想要高度集中,思维要积极,要活跃(思维跟上老师的讲授的内容和节奏,总在动,不能停滞),不能“偷懒”,就像跑步,死死地盯着你前面的那个人,不能掉队,一旦掉下来,再想跟上,那就吃力了,久而久之,越掉越远。
听课过程中,遇到一时理解不了的,随手作出“记号”,等课后再问老师,或者请教同学,不能老师已经讲到前面了,你还在那里纠结,思维就“掉队”了。
写作业之前,先将课程内容复习一遍,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公式,定理定律,等等,高中两节课连堂,这个复习的过程大约需要四十分钟的样子,复习要认真,该动笔的时候要动笔,不能“做做样子”。
写作业的时候,不要还像初中那样,一味地求快,必要的时候,还得翻翻书。碰到不会做的题,不能胡乱写,或者扔再那里不管,第二天要问老师,或者请教同学,然后自己还得动手做一遍,不能认为听懂了就完事了,听懂了啊等于掌握了!
这个过程要舍得花时间,其目的,是认真体会高中学习的方法和过程,开始的时候会比较慢,大约需要六个星期,就会找到感觉,有了感觉就会有感悟,有了感悟才能进步,否则,就是在学习的“面上”晃悠。
有一个词叫“孜孜不倦”,学习的时候,如果你真正钻进去了,有一种“孜孜”的感觉,怎么会“倦”呢?如果让你看电视,玩手机,你肯定可以玩到深更半夜,还意犹未尽,因为你已经进入了“孜孜”的状态,那是一种“忘我”的状态!
古人云,“彼人也,我人也,彼能为,我孰不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