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文体介绍 / 日期:2024-06-19 / 浏览:8 / 评论:0
捻军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最后结局怎样?
晚清时期,因为列强入侵与清朝内部的各种天灾人祸,引起了很多的农民起义,而捻军就是其中比较强悍的一支,与太平军的性质是差不多的。
“捻”来源于皖北的方言,意思是“一股一伙”。
皖北一带的民间,有一种风俗,就是将纸张捻起来用油脂点燃,然后用来做法表演,据说能够消灾避难祛除疫病,人们把专门从事这种工作的人称作是捻子。
刚开始的捻子向村民们募捐香油钱,可后来就开始勒索,与盗贼没啥区别。
晚清时期灾荒频繁,所以捻子当然也就越来越多,当地“居者为民,出者为捻”,清朝将这些人称作是捻匪,在河南、皖北、苏北、鲁西南等地,非常普遍。
清咸丰二年,皖北发生大规模的旱灾,当地的捻子越来越多,亳州人张洛行与龚得树等人趁机聚集大量的捻子,攻破河南永城。
也就是在这一年,捻军以反抗清朝为名,举行了大规模的起义活动。
捻军在北方势如破竹的同时,南方的太平军也进军非常顺利,先后攻克江南诸多重镇,眼看着太平军兴起,捻军纷纷响应,由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尽管是说起义反抗清朝,但捻军的主要活动长期停留在抢劫粮食的状态。
1855年的时候各路捻军在如今的安徽涡阳会盟,组建正式的捻军,建立五旗军制,总旗之下还有大旗小旗,而这些旗都以宗族亲戚等关系为联合,互不统属,也不离开本土。
次年的时候,捻军攻取河南的商业重镇三河尖,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并且接受太平天王洪秀全的册封,只不过捻军仅仅是在名义上听命,实际上并不受太平军的约束。
背负三条人命的曾春亮杀人动机是什么?
一个人的双面人生,他的杀人动机,也是一些刑满释放人员的痛。
5月12日,曾春亮刑满出狱。因几年前在狱中得了病,曾春亮产生了焦虑情绪,他要为自己以后的人生规划,怎么样好好在社会生活。
不想借助家人,他找到村支书想承包采石场。本以为会有照顾,没想到没钱的他被村支书直接拒绝了。
村支书让他去打工,他觉得这样自己的人生永远看不到希望,却遭到村支书的奚落。
之后他自己找工作碰壁刚好遇到了大姐,大姐得尿毒症的经历再次触动了他,他当下发誓,要好好挣钱帮姐姐治病。
因为没有技术,有没有门路,文化水平低,曾春亮最后选择了走盗窃的老路,没想到被发现。曾春亮不想再被抓,便威胁康家人道:“倘若报警,我将来杀你全家”。
康家人很害怕,果断选择报警,这激怒了曾春亮,于是他选择了报复杀人。
结果,在逃跑过程中,曾春亮被驻村干部发现,本着一不做二不休的选择,曾春亮选择追杀干部,结果一人被杀、一人逃脱。
最终曾春亮被警方逮捕,此事宣告结束。
刚开始的时候,曾春亮想做个好人,重新开始,但是无疑坐过牢这个坎让他很难度过,加上对现实的忧虑(娶妻生子,看病,生活),以及害怕因为犯罪再次坐牢,导致一步错,步步错,最后犯下了弥天大祸。
有人说,狗改不了吃屎,坐过牢的都不是好人,我觉得这个话非常片面。不是坐牢的都是坏人,也不是不坐牢的就是好人,只是坐过牢的人的确相对于一般人,他们要承受更多的嘲讽和歧视,在社会上处境更加艰难。
一旦在社会上很难容身,为了生存,他们就有可能会走上老路。
所以,对于刑满释放的人,不是把他们放出来扔进社会就行,而是要从心理上和生活上给予疏导,还要把他们的后顾之忧解决,激发他们正面的积极能量。只有让他们看到生活的美好,才能促进他们与社会的融合,也能对社会的稳定起到良好的作用。
对于刑满释放人员,既然出来了就要努力去想办法好好生活。现在的网络信息发达,只要肯研究,总有适合自己的一片天,切不可破罐破摔,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