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写作技巧 / 日期:2024-06-18 / 浏览:7 / 评论:0

有谁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节日习俗之一。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端午食粽之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历史渊源

关于端午节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典故

粽,属“籺”的一种,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古人以柊叶、箬叶或菰芦叶包裹稻米(或黍)煮成,尖角,如心之形,曰糉(粽)。逢年过节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传统习俗。《山海经.南山经》: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莹为席。

粽最初是作为端午节拜神祭祖的贡品;到了晋代时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并被正式定为端午节庆食物。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关于端午节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是一个文化爱好者,很高兴认识大家。关于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以下是我的见解:

一、端午节传说和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1、纪念屈原

关于端午节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 ,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 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 ,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 和怀念 ,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 ,这就是我国最旱的棕子一一“筒棕”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棕子呢?《初学己》 申奇这样的记载 :汉代建武年间,长沙 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阁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蚊龙偷 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 做成“角黍” 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2、“丸子棕”的传说

清代乾隆皇帝 ,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丸子棕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 巧,丸子棕争新。”丸子棕 :是棕子的一种,即为丸只棕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 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丸子棕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 ,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 ,因为 “棕子”谐音“中子”,明间有吃了“棕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丸子棕’。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丸子棕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 ,丸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 种各异,由于我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棕、赤豆棕、蚕豆棕、枣子棕、玫瑰棕、瓜仁棕、豆沙猪油棕、枣泥猪油棕等。咸味有 :猪肉棕、火腿棕、香肠棕、虾仁棕、肉丁棕等,但以猪肉棕较多。也高南国风味的什锦棕、豆蓉棕、冬菇等;还高一头甜一头 咸、一棕两昧的“双拼粽”。

二、中国少数民族的棕子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吃粽子?而不是吃别的?

相关端午节的来历,在古时应该有二种版本。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俗习节日之一。依次是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相关端午节的来历还得追朔到上古时代的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在古时代还有别的许多名称,如端阳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自然的传统节日。而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而成。传说中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冲天,也代表着龙升天的日子,即《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此时龙皇既“得中”或“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得显扬。端午节的来源应该为古老的星象占卦文化而来,这其中还存在人文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內涵。因此,古时还有每年在汨罗河选出一对童男童女扎筏随流漂移以祭龙祖。此后人间啥不得孩子,别让龙皇食孩,乡亲们才裹了粽子拋入河中让龙祖得以裹腹。这种陋习应该到了战国时代,百姓竭力反对地主阶层的盘剥才废除了这种血性。

由于历史的演变,端午节从开始的扒龙舟与发展到食粽子形成了两大礼俗,至今不辍。

后来,到了战国时的楚国大夫屈原因爱国而不遇抱石投江,至此端午节的习俗才稳定发展到现在。而此后的版本自然就成了祭祀屈原礼俗,这一日,百姓为纪念屈原而纷纷向汩罗江投抛粽子来面怀屈原。

渔父和屈原最后一面:“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留下了终身最后的诗句。

也有一些地方为了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的说法。这一说法则流行于江浙吳越部族的龙腾图祭祀习俗,而江浙地去却视重夏五月初五为祛病防疫风尚,这一日被视之为“恶月、恶日”这就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产生了2种不同的意义。按北方人吃粽子的含意是纪念屈原说。而南方人吃粽子就有治病防病的作用。原来包粽子的芦叶,性清凉,可防上吐下泻和治疗吐血、衄血、肺痈、发背等症《本经逢源》。当然,吃粽子并不单一性的意思。这个季节最大的原因是农村正值莳秧忙季,为抢时节,通常农民都没有时间回家煮饭,于是带些粽子在田间裹腹。这才是留传下来吃粽子习俗的真正原因。

而当今的意义完全变成了美食的礼尚往来,花色也越来越多...

版权声明 : 本文未使用任何知识共享协议授权,您可以任何形式自由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