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总结模板 / 日期:2024-06-09 / 浏览:3 / 评论:0
长期在外工作,突然跟青春期的儿子相处,如何快速缓解母子之间的隔阂?
平时两个人不在一起,孩子会对母亲有陌生感,这时做母亲的第一不是给钱补偿,而是要和孩子做朋友,要知道他需要什么,给他关心照顾,生活上尽量满足他,取得他的信任。有的事情不要问的就不要问了,男女有别,不能把他当小时候孩子了,要把他当小伙子当大人,你越是把他当大人,他就越会把自己当大人,敢于担当。你信任他,他也会信任你,他已经有自己的主见了。有事要商量着来,而不是要求他听话,你要他做的事情,不要命令式的,要和他讲道理,讲不通也就只能依着他,只要不违法乱纪,就让他自己任主,比如,他要理一个头发,他想什么发型你看了不满意,想让他改,你只能摆出你的观点,你不能命令他改,穿衣服也是,你在他那里当学生,这样反而会促使他努力多学习,想当好这个老师,你有事就问他,逼着他学习,你再从中把你正确的观点和他分享,即使他认为你的正确的东西是错误的,也要让着他,让他从实现中体会老妈的正确性。比如买水果,你可以先看看每个水果的营养价值,再问问他,想吃什么?如果他吃的不够科学,你可以提醒他,让他自己去查资料,这样他自己就会学会营养搭配了。自己不懂的事,千万别在孩子面前瞎指挥。你指挥了他也不会服你的。另外要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不做出格的事,不说出格的话,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上。一定要做好标率。要做道德的标率,做勤俭节约的标率,要做中华道德模范的标率。孩子心目中的妈,伟大高尚了。他就会从心底感到有这个母亲而自豪骄傲,你的'高大形象一旦确立,他就会以你作为榜样,而不会有隔阂!
10年前我选择放弃外地的工作,回到爱人身边上班,当时考虑的不仅仅是夫妻的分居,也考虑到了孩子未来的抚养和教育,孩子一旦长时间不和母亲在一起生活,很多方面都会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不会因为孩子小,不懂事而显得很细微,很小的孩子就会与周围的孩子进行比较,然后进行自我判断和否定,进而影响母子之间的相处和感情。
这一系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实际的陪伴比电话里的关心更重要。很多长期在外的人,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开家庭和孩子,但为了弥补这一切每天都会打电话,开视频,甚至每天几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孩子陪伴的缺失,但真的是无法替代孩子现实中的依赖与心理关爱需求,因为你根本无法直观了解孩子电话时间以外的各种感受。
2、长期的分离会导致青春期孩子内心的不满。青春期的孩子其实内心是非常单纯的,或许他们口头上说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但转过身就是泪流满面,时间久了,难免心生怨恨,怨恨自己的母亲为何做不到像别人一样,抱怨自己命运的不公。
3、偶尔重逢的母亲很容易变成人生的导师角色,这让孩子很反感。从母亲的角度来说,长期没有和孩子在一起,但自己的关心一点都不少,见面了则抓住所有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期望,要求,关爱等,殊不知这些细节的重复的会让孩子很反感。要求这个,要求那个,而所有的要求都是基于孩子付出的努力基础之上,在母亲再次离家后,孩子仍然还是独自一个人在面对,这是孩子无法接受的。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为了生活,什么情况都必须面对,而且还有很多特殊的行业,真的无法保证所有的母亲都能很好的陪伴孩子,但我们还能做的更好一点吗?隔阂能消除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春节重逢,我们完全可以做的更好:
1、分享彼此的故事。久别重逢后的母子,我觉得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见面后有说不完的话才对,虽然是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暂时有点内敛,但母亲可以占主动先分享自己工作中各种有趣的事情,我想孩子对母亲平时的工作也是充满好奇的,说不定在分享中,孩子也会穿插着分享自己在学校和生活中的点滴,这是消除隔阂的基本要求,只有开口聊天,才能拉近距离。
2、赞美孩子近期的收获。不要把目光仅仅的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虽然成绩是最重要的收获,但我们是否可以避开这个话题,要知道孩子的成绩改变不会因为你暂时回家的几句训导而改变,与其这样,还不如给孩子一点赞美,比如孩子某方面特长,爱好,人际交往等,多给予一点肯定。
3、用鼓励代替给孩子定目标。在最近上映的《囧妈》中,就很明确的表达了一个观点:母亲关爱孩子可以理解,对孩子充满期待也是人之常情,但千万不要事无巨细的让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把孩子逼得太很,反而会让孩子无法承受,甚至对其一生都会造成影响。所以,短暂的相处时,还是要多鼓励孩子努力实现自己想要的梦想,不要试图去给孩子一个自己想要的目标,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另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与认可。
总的来说,长期和孩子不在一起的话,母亲的内心是愧疚的,孩子的内心是抱怨的,基于这样的现实,短暂的重逢就要让时间变得更有意义,不要让有限的时间浪费在训导和各种要求上,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母亲回家的喜悦,即便是青春期的孩子对母亲也是眷恋的,只要孩子感受到快乐,还有什么隔阂无法消除呢?
欢迎大家留言探讨,更多教育话题,请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