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写作技巧 / 日期:2024-06-03 / 浏览:7 / 评论:0
2020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何与全国格格不入?谁能看明白?
作为一个江苏南通人,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所谓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历年的高考,江苏独立独行,无论从试卷的难度还是录取的分数,都要高于全国其他省市。教育抓得紧、抓得严,有利于教育培养人才,应该说这是江苏人的荣幸。但是,高考时考卷难、录取分数高,正如这位江苏老师文章结尾所讲,是江苏考生的“磨难”,或者说叫“不幸”。凭心而论,这样子对他们是一种不公平。江苏范围内有那么多211和985高校。说起来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事实上又有多少江苏考生能被这些可望不可及的学校录取呢。反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名校林立。他们在高考招生录取时,往往对本市考生网开一面,录取分数线会略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考生。他们有国际国内的名校,有优越的教育资源,更有对本市考生的关爱和照顾。江苏考生考出同样的分数,甚至更高的分数,却进不了本省范围内的那些名校,不得不舍近求远到外省市去求学,这真的是对所有江苏高考学生极大的不公平。看到文章结尾老师透露从明年开始江苏考生就要脱离那种“磨难”了,我为以后的江苏考生感到庆幸。
正值今年高考季,在此衷心祝愿我们江苏考生能够正常发挥,考出好成绩,将来进入自己心怡的高校继续学习深造,早日成为祖国建设发展创新创造的栋梁之材。祝大家好运连连,心想事成,金榜题名![祈祷]
江苏卷语文作文题,怎么被称作了与全国统考的作文题格格不入呢?这有啥看不明白的?
其实这两个题目,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立意都是一个“同”字,根本没有什么格格不入,题意、题眼怎么会不好理解呢,为什么这么说呐?因为江苏卷,一上来就开明宗义,立意标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共性,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具有5千年连续文明发展的国家,从未改变。如果你深意一点,必须写到“和谐求同”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人文、历史等发展的根基和生命。
那么这种“和谐求同”在对本题的现实意义发展中的一种现象,即"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的题眼,针对的却是当今本题在新形势下的延伸发展,所以基于句首“同八字”先本义,再拓展至现在网络连通对人的联通信息和思维习惯的联接,这就是抚古(中国千年共通)联今的主题、主线的贯通牵延,思想、文化、方法传承发展的新思维和新样态。因为人与人、人与社会必定要有“共同”的形式和内容的平台,才得到相联的实际效能。
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连续和传承的旧样态到新时代的发展继承。因为不管你从三个主题人物的角度说,领导、智囊和部属,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正代表了这三方的人和之意。人是天地间唯一的智灵动物,天之阔,地之博,如果没有人的存在,何义之有?所以三才,天地人中,人是顶天立地的第一要素,而为了同一目标的人的凝心聚力,才是人的事业的共同之基。虽然各有各的作用,如果小写三个人(三个方面中)的具体拓展,不管在人类的任何阶段,归于本题,都是立意不全达,局促狭隘,所以从三方(甚至更多方)拓展开去,抚古拓今,不单立意深、大、博,而且有更多的意境可写、可深,气势可伟。
有人说包括题者所述,江苏卷不易理解把握。真的吗?如果这样的理解作文题都算难,那说明现在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是失败的,而且是令人费解的。对于一个18岁高中生,如果这也算难,那还有什么简单呢?不要轻易说,江苏难,全国易,因为提问者的你可能就是江苏人!即使认为难,你也不该会跟其他24个釆用语文全国卷(I、Ⅱ、Ⅲ)的省份比,因为你高就高在自成一派的江苏卷,就自己比,别跟他省比,否则就是矫情!
再说深点吧,现在的初、高、大学生走向飘忽,词藻华丽,可立意薄浅,很难深义(非意而义)。最大的问题就是无己之入、之叙。我前面已经说了,天、地、人,这个“人”,不只众人,还应有你个人。所以天高地广,除了众人(社会)之立,还应有你自己之立之意啊!再深的,还可加上自己的标新立异,另有对比,更显深邃!
小我本自己,大我成社会,小我为内因,大我是外因,而共方同,共同奋进,方和谐中国!
高中了,语文作文不会写,背上几百篇名篇佳作高考直接默写,可以吗?
我是某重点中学的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就这个问题,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两个小问题,一、高中生为什么不会写作文?二、背诵名篇佳作来对付高考作文靠谱吗?
第一个问题,高中生为什么不会写作文?就我的经验来说,真正喜爱并热衷写作的人少之又少,像李镇西、于漪、余映潮等语文名师常年坚持写作,若非有极强的毅力和超高的自律,是无法做到的。既然大家都不爱写作文,那么高中生不喜欢写作也就很正常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爱上写作,熟稔写作基本方法,懂得“我手写我心”的乐趣。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难,那就是“化大为小”,从“小方块”写起,坚持不懈提高写作兴趣。比如学习了必修三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一课,要求学生写写“你心中的王熙凤”;比如晚上看了《新闻周刊》,了解了“奔驰女维权事件”始末,让学生在周记中写一段“除了声泪俱下,王女士靠什么打动你?”;比如学了《荆轲刺秦王》一课,让学生写一段“荆轲,我想对你说”……让学生始终保持写作的手感,学生才不会在考试中抓耳挠腮,无话可说。
第二个问题,背诵名篇佳作来对付高考作文靠谱吗?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名篇佳作,尤其是高考优秀或满分作文,对写作的框架、语言、素材、论证、说理、描写等都有比较好的把握,这是靠谱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高考的作文题往往出其不意,要押中题是很不容易的。退一万步说,即便押中了题,行文中大量“借鉴”名篇佳作也有抄袭的嫌疑。况且,高考作文题出新出彩的居多,若没有较好的审题和出色的立意,光靠名篇佳作拼凑成一篇文章,是很难得高分的,甚至有可能因为“似曾相识”而判低分。
综上所述,高中生要在高中阶段常写常琢磨,狠抓立德树人的风向标,夯实自己的作文基础,提高自己审题能力,加强立意、结构等技能训练,如此,方能在高考作文中胜人一筹,获得高分。
最后,把我的口头禅送给大家:高考第一门,成功靠语文。高考要上线,语文是关键。
如何看待作文对高考语文的影响?
如何看待作文对高考语文的影响?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作文对高考语文的影响至关重要,犹如打仗炸碉堡、发起冲锋一样,关乎着该场战斗意义和胜利。
高考作文之所以影响大,不只表现在关注多、热度高,对语文分值占比重,而且对语文教育的回暖还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呢。
1.作文对高考语文影响大是必然的。
因为作文集语文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之大成。也就是说,所有语文学习内容与运用语文能力,都可以或重点、或侧面在作文里较好地体现出来。
1966年之前,高考语文命题,基本是以“一作文平天下的”。1977年恢复考语文命题亦是如此。北京卷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河南卷作文题: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恍然悠悠47年,记忆满满,为人津津乐道。
2.作文对高考语文影响大是必要的。
一是写好高考作文,提高作文分值,有效提升语文成绩而彰显于综合成绩,以提高升学率。二是以高考作文的魅力,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影响力,极大地提高国人语文水平和素质。
3.作文对高考语文影响大是期待的。
多年来,或以片面的工具性界定语文科学,或以慢、难 、差显效微小,再加之高考语文的分值低,难以与其它科目配匹。所以,语文老师教、学生学积极性不高,效果不好,教、学成绩一滑再滑,滑到汉语大比赛,桂冠竟然落到新加坡一个中学生的头上。
现实是,大语文的门面唯以作文支撑——从一篇作文、雄文中,联系作者的素质,比如,从作文看出作者的胸怀和情怀,看到作者的敦品励学、厚德善行,幸遇了一个多有历练、抱负宏大的青年才俊。“素质,这就是素质”!然后,拍案而起,满口赞誉。
以成功作文提高语文成绩,再以高考语文成绩地影响,来促进语文的颓势反转,或许,还能唤回语文教育的大振兴呢?
总之,作文对高考语文的影响大而多,望临考同学们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