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作文素材 / 日期:2024-06-02 / 浏览:9 / 评论:0

道德经第三章感悟与启示?

《道德经》第三章是一篇关于“不尚贤”的短篇章,它讲述了一种不追求权力和虚荣的处世智慧,具有很深的启示。

首先,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不尚贤”的思想,即倡导不要追求权力和虚荣。这种思想与我们现代社会中的“功利主义”思维截然相反,它主张不要被权力和虚荣所迷惑,而是要注重内心的安宁与平衡,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

其次,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不多藏”、“不多有”等句子,这些语言都与“简约”、“淡泊”等词语相呼应。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因为过度追求物质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而这些让人感到内心平静、淡泊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宝藏。换言之,只有在放下过多的物质和需求之后,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次,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去私欲,以养公道”,这种思想注重个人的修养,倡导摆脱私欲的束缚,从而达到公正公平的处世境界。在现代社会中,私欲会让人们偏离正道,跟随私欲而行,做出错误和不公正的决策。因此,懂得去私欲,追求公道义理,才是真正的高尚品格。

总之,《道德经》第三章提醒我们,不要被权力和虚荣所迷惑,我们需要通过修身、去私欲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内在的真善美。这种处世智慧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适用,以此为指引,相信我们的人生会走得更加美好。

《道德经》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道德经》让我们学到了“知足的智慧”。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著作,里面记录了许多道家的经典思想。其实也不能说这本书旨在议论如何为人处事,为人处事的一些法子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可能有更多相关记录,如《论语》、《孟子》等。其实,就我个人的研读情况来看,我认为《道德经》更多是一本揭示“自然之理”的书。道家说揭露的这个“理”无处不在,无所不包,自然也能在为人处事上给我们一些启发。如果从人事上面来看。我认为《道德经》可以让我学到“知足的智慧”。

1、《道德经》:这个世界有人力不可操控的存,即“道”

老子提出了一个经典的概念,并将其命名为“道”。其实,“道”这个名字,也是老子为了传达让万物之所以为万物的这种存在而勉强取的名字。这个“道”的特点就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万事万物之所以能够生长变化成一个样子,都是由于“道”。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把“道”理解为“自然规律”。但是,在这里多说一句,“自然规律”还不足以代表“道”的全部内容。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类无法操纵“自然规律”,更无法抵抗“自然规律”,就更别说去操控甚至抵抗“道”了。所以,从《道德经》一书中,我们不难得出,这个世界存在人力不可操控的存在,这个“存在”在《道德经》里面称为“道”。

2、从”道“之不可操控的特性,我们可以学到“知足的智慧”

人类世界里的战争往往最终都会落到“争斗”二字上。为何会出现“争斗”?源于人心中“不知满足”的欲望。

不可否认,“人定胜天”确实对人类社会之进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虽然强调“人定胜天”也不能忽略“人力存在局限性”这个事实,这个世界确实存在许多人力之望尘莫及的事情。

面对人力之勉强强求而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不懂知足,反而不折手段去强求,甚至妄图“征服自然”,最后的结果势必指向巨大的灾难。“野心”有时候能促成一个巨大的成果,但是,带着不知足之贪婪意味的”野心“,其指向的结果,往往是毁灭性的。

所以,“人定胜天”并没有什么不可取,不可取的是欲望过剩。自信是必要的,知足更是必要的。从《道德经》中所揭示的“道”之不可操控的特性,我们就应当明白,这个世界上存在不可强为的存在。人定胜天也是有范围性的,基于此,人应当懂得”知足。

3、《道德经》里的知足智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道德经》并非一本议论为人处事的书,更像是揭示“世间之理”的书。从《道德经》中揭露“道”之人力不可控的特点来看,我们就能得出,人虽然强大,但是不可因为“在对比下显得强大”继而变得“自大”,这世间,远远存在许多人力不可为的存在。在“人定胜天”的思想下,人亦需要懂得“知足”,避免因为“自大”而让自己毁于“过渡之欲”中。

关于道德经的理解和感悟,谁解释的最透彻?

《道德经》又名《老子》。第一个解析《老子》之人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韩非子》中有《解老》和《喻老》两篇。

韩非对《老子》之道的解读比较准确:道者,万物所然,万理之所稽也。今日谓之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

总之,韩非占在法家立场,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法家化改造。未必符合老子本意。

《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董仲舒在《竹林》篇中,对老子此言的解析,与韩非的解读如出一辙:

齐顷公骄奢无礼,怠慢晋使,致使齐国在齐晋鞍之战中大败,国几亡,为天下笑。之后齐顷公知耻而后勇,励精图治,内爱百姓,外敬诸侯,齐国大治。福本生于忧患,祸生于喜。

儒家、道家、法家皆认为,祸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但儒家和法家认为祸福的转化由人决定。而道家认为,祸福的转化人是无能为力的,由天决定。

在道家经典《淮南子》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故事,才是对‘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的正确解读。

《老子》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认为,人类万物,天地,日月,星辰都是相对的,皆有生死。万物皆循道而生,循道而终。唯有道不生,不死,不灭。

在道家经典《列子-天瑞》中有详尽解析:

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不生不化,生物化物者,此之谓道。 “

有形者生于无形,有形者,混沌也。此之谓道生一。

混沌分,轻清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此之谓一生二。

冲气以为和。此之谓二生三。

版权声明 : 本文未使用任何知识共享协议授权,您可以任何形式自由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