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总结模板 / 日期:2024-05-18 / 浏览:7 / 评论:0
你身边的人有哪些因祸得福的真实故事?
我的高中同学,一个女生,初中时学习不开窍,成绩不怎么强,中考分只够建档,高中上不了,他爸爸就花了点钱(94年,花了2000),走了个体育特招,练习长跑,进了我们县一中,和我们同班。
高一、高二的时候,每天我们上早自习晨读,她去训练,下午七八节课,我们上课,她也要去训练,每天训练量很大,整天看着很疲倦,文化课学习没什么起色,每次考试成绩还是垫底。这样的情况一直到高三上学期,那时候刚开学还没一个月,我们注意到她连续几天没上课,问她同宿舍同学,那个同学说她病了,感觉不舒服,去医院检查,结果是心肌炎,校领导把她家长叫过来,医生说她是训练量大,劳累过度,建议休学,修养一年,推迟一年高考,不能拿孩子身体开玩笑。她爸爸听取医生的建议,给她办了休学,回家修养了。
我们继续以前教室-宿舍-餐厅三点一线的生活。到了下学期,她返校了,我们纷纷问她身体怎么样,怎么回来了。她说在家休息,天天没事干,家里也不让干活,怕她累着。她就把以前初中教材找出来又重新复习了几遍,感觉忽然开窍了,以前看不懂的内容忽然能看懂了,以前不会的忽然就会了。她就让她爸爸到学校把高中的教材也取回来,她自己在家学习,也能学进去了,这半年在家的时间,她把高中的知识学了好几遍。感觉身体没什么问题,就想回学校了。她爸爸同意了,但是叮嘱她先别训练。她回来后经过几次测试,我们发现她进步真的很大,第一次就考到全班30多名,我们班共60人,以前她都是垫底的。这越发给她信心,学习劲头更足了,越发用功,每次考试都前进一些。最后高考她考进了前10名,被上海大学录取,毕业后又考进了上海复旦大学,硕博连读。后来网上联系,在上海某物理研究所工作。后来我们聚会聊天,说她真是应该感谢那场病,要不然最后就是上个体育学院,毕业当个教练或者体育老师,要不继续训练比赛,可能最后弄到一身病。
我的一个舅舅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以高中在校生的身份入伍的。
与他同期入伍的二十几个战友,要么是大学在校生,要么是高中毕业生。因此,我这个舅舅算是这批战友中文化程度最低的一个。他们同时被分配到某兵团机关任参谋。
在此后的工作中,我舅舅的进步,似乎总比同期的战友慢半拍。比如说在55年授衔时,他们这二十几个战友,要么被授予大尉军衔、要么被授予上尉军衔,最低的也是被授予中尉军衔,唯有舅舅一人被授予了少尉军街。当然,军衔比舅舅高的人,除了文化程度比舅舅高以外,还因为有许多人在入伍前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因此,舅舅的军衔比别人底,这也算是说得过去的。
有一次,舅舅在训练中不慎丢失了一张军用作战地图,受到组织处理,被下放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当排长。
在所有同期战友中,其他人从机关到部队任职至少都是任营长以上的职务,而绝大多数人后来都是一直留在军级机关,或是军区机关工作。所以,舅舅也是唯一一个从兵团机关到最基层工作的人。所有人都认为他这是被“发配”到那里的。
到后来,这些战友要么是在营团级别上转业到地方工作,要么是在师团级别上在部队离休或者是退休,全部都没有参加88年的第二次授衔。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本来是准备被提拔的,但由于缺少了一个过硬条件,那就是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所以最终没有被提拔使用。
而我的舅舅到少数民族地区的部队任排长后,先后参加了剿匪、平叛、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等等实战,一步一步从排长,成长为省军区参谋长。1988年第二次授衔时被授予大校军衔,两年后又被晋升为少将。因此,舅舅也就成为了他们那批二十几名战友中,职务和军衔最高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