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文体介绍 / 日期:2024-05-16 / 浏览:13 / 评论:0
对幼儿教育专业你了解多少?
你好,我们常常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那么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教育不断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如何实践呢?关于幼儿教师的标准,你了解吗?那么就一起跟着小园丁的脚步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探知吧。
“幼儿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幼儿教育身上的具体体现,是幼儿教育本质的重要内涵,也是幼儿教师应秉持的核心理念。因此,我们首先应当将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平等的看待他们,他们并不是“小大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有着属于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不同于成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独特想法,挖掘他们的潜能,开启他们智慧之门,为他们创设宽松、自主的成长空间,让孩子轻轻松松学习,自由自在成长。
其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要打着“为孩子好”的标语,满足自己的心理愿望。从幼儿的需求、发展出发,不应再像以前那样,唯我独尊,让孩子完成的是成人的理想,而非自己的愿望。给予幼儿选择的权利,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多一些交流探讨的机会,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依据他们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根据他们的兴趣规划教学的主题,甚至可以在具体的规则制定中,让幼儿自己协商与完成。
其三,端正教师的职业角色,做幼儿生活中的妈妈,学习中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由于幼儿期的特殊性,我们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懂得照顾幼儿的生活,给予他们母亲般的关怀。老师要有童心,平等地参与到幼儿的活动和游戏中去,席地而坐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实践,共同成长,真正成为幼儿中的一员,做幼儿的大朋友。
第四,做到因材施教。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幼儿的个性特征,关注并了解每一个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注意鉴别并发展幼儿的优势智能领域,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幼儿,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幼儿最适合的发展道路,对幼儿的发展做出科学的引导。
最后,辩证看待,“幼儿为本”并非“幼儿唯一”,优秀的社会文化氛围,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科学正确的引导等都是必要的条件。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在各方面相互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变为现实。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如何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
(2)发展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由于某一因素的作用而发展,而是由多种因素参与其中的动态发展过程;(3)儿童是发展的主体,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发展的,而不是被动地发展;
(4)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5)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武断地划一;
(6)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识,能力和个性,而不是坐着,只通过听或看教师的说和做而发展;
(7)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整体,对他们进行的体,智,德,美几方面教育也是互相联系的,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的发展,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
(8)每个儿童都拥有发展权,受教育权等,这些权力应当受到尊重和爱护.
9.慢养,像在牵着蜗牛散步,时光不语,静待花开。让她成为她本来该成为的样子。
10.以身作则,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如果出了问题,那必然是原件出了问题。不要埋怨孩子不够优秀,父母要做的不能只是寄托,而是言传身教。
11.好习惯受益终身,父母不要偷懒,帮孩子养成好习惯是你送给她做好的童年礼物。
儿童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不仅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人生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
育人为本也是中华民族的祖训“子不教父之过”“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都说明从小抓做人教育的重要性。按照现代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在人的一生中个性、气质、兴趣、自尊要素是人生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素,而这些都是在婴幼儿期形成并稳定的,所以育人必须从“从娃娃抓起”。
无需讳言,这些年来忽视或者不懂婴幼儿教育造成的后果是触目惊心和让人痛心的。在全国开展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相继打掉了一批"黑恶势力",收到了打击和震慑犯罪的双重效果。但从中也看到了一些的现象,在黑恶势力犯罪中,青少年成为其“中坚”和“骨干”力量,应该引起人们反思。而“小龄化”认知犯罪更让人痛心,比如因怕玩伴苏醒后告诉父母会受罚的理由,银川12岁儿童杀死6岁玩伴的事件等等,足以说明儿童偏执倾向不能也不敢再忽视,对儿童的教育已经不是简单的普法教育问题了,已经是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及其环境上的综合治理的问题了。其中比较现实的几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独生子女及“独二代”生育的高峰期已经到来。1970年至1980年是提倡“晚、稀、少”的生育政策,表面上只有十年时间,但其惯性一直延续到2018年。据资料显,截止2014年出生的独生子女达到8.525亿(1970至1979年出生人口2.17亿人, 1980至1989年出生人口2.19亿人 1990至1999年出生人口1.88亿人 2000至2009年出生人口1.47亿人 2010至2014年出生人口0.8150亿人)。独生子女政策为解决中国当时的供需矛盾,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不得不承认这几十年的部分独生子成长是有缺陷的。独生子女及其“独二代”(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成为新父母的主角,如何教育下一代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
二是家庭教育造就了独生子女特殊的人格倾向。新出现的父母是这样长大的:从小被珍稀被宠爱是普遍现象,尤其是6+1家庭(双方父母+)以自我为中心本来是婴幼儿的特质,但这两代人更加突出;从小内心孤独,缺乏玩伴,社会化形成较晚,智商较高,智商要素发展不均衡,情绪不稳定,合作、分享意识差;从小肩负不堪重负的重担,成龙成凤是整个家庭的期盼,各种补习班培训班纷至沓来,有的甚至两岁母语还没有真正学会就加上了外语班;从小忽视做人教育,甚至玩耍中谁家欺负了孩子,家长还有报复心理;从小忽视规范的独立人格养成,不知尊长、不做家务在孩子的认知里是理所当然。孩子进入小学、中学后提出更高要求,当满足不了时孩子时,孩子会理直气壮的说家长“过时”,可以说部分孩子(不是全部)发展很不均衡的。
三是学校(包括幼儿园)被动教育影响了一些人。第一,家庭送来的孩子无论是个性优良或是个性不良后面都有一群支持者,少部分冷漠的家长为孩子在校“吃亏”总是争得不眠不休,老师成了罪人;第二,重视教育不尊重教师的现象存在,一方面把老师抬得很高“为人师表”,一方面鄙视教师的地位,尤其是对小学教师;第三,过度负性评价教师,以偏概全。资料显示全国当前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拥有教师是1131万,其中乡村教师290万,这是一支庞大的行业群体,个别教师不能为人师表惩处是应该的,但经常见诸报端的总是体罚学生、侮辱学生的信息,正向报道太少,负性评价太广泛。很多小学教师认为教育已经是风险行业,队伍不稳,改行较多。有些小学教师公开说,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好几个关口,严防死守,孩子安全到家,我们的心才会落地。老师的主要精力不再是教书育人,而是“看家护院”。教师的荣誉感被仅仅是就业吃饭所替代。因此,一些学校的“校训”“活动规划”都是空架子招牌。
上诉问题虽然不能说全部现象,但也达到了个别+的程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现在的大政方针都有,关键是在具体要求上做文章。首先要从家庭教育重灾区着手,解决独生子女及其独二代如何承担教育孩子的认知问题。第二,清楚认识孩子不是私有财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自觉地学习育儿知识,担当起责任履行好义务。第三,学龄前期重点进行做人教育,有关机构可以设想设立学前教育指导机构,甚至可以设置类似“英雄母亲”奖项,褒奖尽职尽责的家庭。第四,真心实意的尊师重教,让教育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重塑“天地君卿师”荣耀;第五,把学前教育纳入教育规划,家庭、学校、社会沟通联系渠道,变各行其是为齐抓共管,从抓婴幼儿做人开始,开通新生婴幼儿的成长通道,为学校教育做好基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