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作文素材 / 日期:2024-05-15 / 浏览:9 / 评论:0
农村地区过年的时候一般都有什么活动?
不得不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包括农村。但有些习俗一直还在延续,只是不如以前氛围浓厚了。我的老家山东枣庄,过年的习俗主要有下面这些:贴对联:以前基本上都是请村里有学问的、毛笔字好的人写,现在基本上都是购买印刷品的了。“福”字要倒着贴,寓意福到了。杀年猪和熬肉冻:以前我们村养猪的户很多,一般临春节前,都会很多户合伙整一头杀了,分一下。用猪头和猪皮还有猪蹄子熬制成肉冻。现在养猪的少了,也不允许私自杀猪了,所以杀年猪的景象是看不到了。肉冻,依然还是有很多人家在熬制。拜年:拜年的传统一直还在延续,但时间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我们村,男人拜年都是晚上,半夜12点起来放鞭炮,然后吃水饺喝酒。然后就出去拜年。拜到天放亮基本就都拜完了,然后男人回家,女人们再出去拜年。现在人都享福了,吃完年夜饭睡觉,睡到早上六点多才起来拜年,男女混着拜。以前拜年很严肃的,小辈跟长辈们拜年,正儿八经下跪的,酒量好的还上去敬个酒。现在就是进去问声过年好,聊几句就走。另外年夜饭也是有讲究的,得有鱼,年年有余;有豆腐,都有福等等,我也记不住了。请家堂:以前都是除夕下午进行,村里同姓(也分分支)的组织起来,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浩浩荡荡。我们的头条号,曾专门刊发过一篇《渐行渐远的请家堂,潍坊人还记得吗》,有兴趣的可搜索看看了解详情。请家堂,虽然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辟如烧香,烧纸,叩拜等仪式,但又有谁能否认,它在传承中华民族的忠孝文化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呢?这是人们尊敬先祖,缅怀先祖的一种形象体现。可惜,现在几乎不存在了。
在我国过年,北方和南方的习俗都略有不同。农村和城市也略有不同。但大体都继承了传统,一些活动也都有相近。
相比于城市,农村过年的习俗讲究挺多,也格外有趣,不仅沿袭了我国传统,还让节日有了份浓浓的乡情。
我们就说一下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农村在过年的时举办的一些活动。过了小年就张罗着过大年。在腊月二十七这天一定得洗澡,仿佛要把一年旧的、脏的东西统统去掉,然后干干净净地准备迎新年。或许这也是迎接新年最直接的寓意吧。
腊月二十八就必须贴春联、窗花了。古语说,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这个习俗人们都知道,是源于古代的"桃符",意思是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腊月二十九这天也一定要做祭拜活动。这点南方北方都相同。祭拜,上坟,供祖先,表示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在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不忘老祖宗,与祖先、仙逝的长辈能同在的祝愿。也往往是父母们教育孩子的必修课。
这些所有的序幕都为一个最重要的压轴戏——除夕。这是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过年啦,大幕拉开,除夕重头戏正式开场!这天普天同庆,到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炖骨头,包饺子,准备丰盛的年夜饭。美好祥和,团圆的节日气氛浓浓的不愿散去。
除夕也叫大年三十。这天要熬年,就是守岁。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在小时候,这时也是最幸福的时候了。吃不完的美味佳肴,穿上早已盼望的新衣服,然后兴奋的等待长辈给压岁钱。现在,也演变成了红包,或现金,或手机红包。但都代表着美好的祝福和明天的希翼。
过去,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如今,农村生活富裕了,告别了没有电、没有电视的年代,大家都也是坐在沙发上或者暖暖的大炕上,全家喜笑颜开地一边磕着瓜子,一边盯着大大的电视,观赏这一年一度同样是大餐的春节联欢晚会——你看人家倪萍的衣服,你看那个小女女舞跳得多好……唠不完的嗑,说不完的新鲜事,在欢声笑语中等待那声“开门爆竹”!当家家户户门外响起似战斗总攻般的破竹声时,人们都来到院子里一边围着早已垒好的旺火烤火,一边开始放烟花、响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