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写作技巧 / 日期:2024-05-14 / 浏览:9 / 评论:0

大家怎么看待中国式父母对孩子的爱呢?

所谓中国式,其实随时代的发展大环境的不同也会不断变化。

我们其实是讨论在不断变化中,一些却滞后的根深蒂固的,或者客观环境上限制住的观念和做法。

我属八零后,刚好是适合讨论这个话题的时段,跨越两代人的教育,是受教者,也是施教者。便截取这个时期来讲吧。

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经典句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一代人童年大多生活艰难,处于社会剧烈变化的时期,包括精神上的动荡,普遍有强烈的饥饿感和不安全感,由于物质的缺乏,家里几乎不能有赋闲的人,上学时几乎每天都有劳动课。整个社会的基调就是全民劳动,劳动光荣,外婆那一辈连坐月子的时间都是没有的,生完了娃,直接第二天就背着下地,泡在水里,以至于老年长期受风湿的折磨。艰苦年代,透支未来和身体才能活得下去。对孩子的教育,基本都是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所以,父母亲一代,基本是被棍棒打出来的一代。

到我父母亲组建了家庭,生活要好了一点点,但依旧艰难,倒是可以坐完月子,她属于那个时代少有的,能上到高中的女孩,虽然没有念完,可也在小学谋了一份代课的生计,属于有文化的人,深知读书才能改变命运,重视子女教育的同时,也生怕我们添麻烦,因为她需要同时负责着田里的农活,家里的事务,学校的教学,还有处理各种关系。

我的父亲当时还在念大学。母亲还需要负责父亲念书的费用和伙食。压力极大。

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经典句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她希望孩子们安安分分,专心读书,身体健康,一旦孩子生病了,或者受伤,或惹了祸,她就需要废太多的心神。

这个时期的父母,长期处于意志力耐力透支的状态,所以,虽有比棍棒要先进的教育观念,可客观上已有心而无力了。

所以我这一代受到的教育是棍棒加上精神鞭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经典句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母亲先会把我揍一顿,事后在一边涂着伤口,一边进行精神上的安慰和鞭鞭挞,告诉你为什么会挨打,她的不得已,打是一种期望,要你立志。

我理解父母亲这一代,有太多太多的期望投注到孩子身上,生活得艰难让她们看不到太多的希望,似乎能看到这一生,靠自己的奋斗远不能给予孩子理想的将来,只能把这种力量注入到孩子身上。

所以我们这一代从农村成长的小孩,都脱不了性格里的自卑,和具有忍让的意志。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中国式教育中,普遍都是控制欲得体现。

到了我成为人父,虽有更多的时间自省,可是性格里的自卑,对权力和控制的渴求依旧会,在安全的环境中,比如在家里,自然的流露出来。

我们这一代,一边是控制,一边是自由。在信息时代,困于变化。

为什么几乎每个父母都那么疼爱自己的孩子?

1、创造充满爱意的家庭

父母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绪是建立充满爱意家庭的先决条件。孩子在家庭里不单可以得到他的生活所需,他还需要在家庭里得到真正的、集中的关怀。如果父母在家里对孩子冷冷淡淡、漠不关心,孩子便会产生自卑情绪,变得孤僻。优秀的父母在家里通过言语和行动,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集中关怀,保证孩子在感情需要上的平衡。

2、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遇到困难或做错了事情时,对父母总有一种“爱的期望”,孩子通常在“关键时刻”判断父母的爱。所以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在冷静中寻找好的对策,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发脾气是一大禁忌,也许父母是出于好意,恨铁不成钢,真正被气坏了,但无论如何要学会克制自己。因为发脾气,最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随着孩子越长大,这种伤害也更大。

3、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帮助

当孩子心理或身体受到伤害时,是孩子感受父母的爱的关键时刻。若父母不管孩子友生什么事,一味责怪其他人或外在环境,孩子虽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但同时也形成自己的不幸全是由别人造成的意识。

当自己遇到大的灾难时,他便把责任全部推给父母,变爱为恨。如果父母总是责怪孩子,孩子则会自卑、忧郁,无法适应新环境,并深深感觉父母不爱他。父母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增强自信,不加重孩子的受伤害感。

4、不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父母有时对孩子的不良表现感到生气,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如“你就不能像楼下那个孩子那样争气!” “你为什么偏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俗气”“烦死人,离我远点!”孩子对这类话虽无言以对,心里却留下阴影。

版权声明 : 本文未使用任何知识共享协议授权,您可以任何形式自由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