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作文素材 / 日期:2024-05-11 / 浏览:14 / 评论:0
古代有哪些极其残忍的酷刑,让犯人生不如死,慢慢折磨死去?
但凡是酷刑,基本上都是比较残忍的,都能让犯人生不如死,饱受各种各样的折磨。古今中外的酷刑琳琅满目,大多以折磨犯人的肉体为主,主要就是带给犯人以肉体上的疼痛,另外也有不少酷刑带有羞辱意味。
先来聊聊我国历史上的酷刑吧。
我国历史上的酷刑非常多,最为有名的非凌迟莫属,所谓凌迟,就是刽子手用小刀,一刀一刀从犯人的身体上割下肉来,期间犯人神智清醒,能清楚地看到自己身上的肉被刽子手一刀刀割下,其残忍程度可想而知。
和凌迟类似的是腰斩,所谓腰斩,指的是用重斧从犯人的腰部将犯人砍为两截,因为人的器官主要集中在上半身,因而受腰斩的犯人不会立即死去,往往在被腰斩后的一两个小时内才会死去。在此期间,神智清醒的犯人能看到自己只有半截身体,并且腰部还传来阵阵剧烈的痛感,所以腰斩同样很残忍。
再比如灌铅或者灌锡。简单来说,就是将融化了的铅或锡从犯人的嘴部倒入,铅的熔点为327摄氏度,锡的熔点是232摄氏度,不管是铅还是锡,都能让犯人在痛苦中死去。
还有就是明代东厂常见的梳洗,先用滚烫的开水倒在犯人身上,接着再使用铁梳子在犯人身体被开水浇盖的部位来回梳洗。
另外有一种专门针对女性犯人的骑木驴。这种酷刑专门用于惩治犯了通奸罪的女性,受刑前先褪去女犯全身的衣物,然后由衙役将其捆绑妥当后,将其双腿分开,对准木驴背上的粗木棍放下去,再用将女犯的双腿捆绑在木驴的两侧,以防止其因受痛而挣扎。
中国古代的酷刑称得上是琳琅满目,上面只是其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欧洲等地区的酷刑同样很残忍,能让人慢慢受折磨而死。
例如:鼠刑。
鼠刑,也叫老鼠刺激。具体的操作为:
先将受刑者捆绑在特制的长椅上,使其动弹不得,施刑者将十几只饥饿的老鼠放在一个倒扣的铁皮桶中,用束带固定好,保证铁皮桶和受刑者的肚皮间没有任何的空隙。
接着,施刑者会在铁皮桶顶部倒上一些烧红的木炭,此时饥饿且受巨热刺激的老鼠,就会四处逃窜,因为无法逃出铁皮桶,老鼠就只能啃咬犯人的腹部或肚子,最后会钻进受刑者的身体,咬开受刑者的肠道和胃部,不断尝试在犯人身上寻找逃生通道。
还有一种是笑刑。
笑刑没有并不血腥,但同样会让犯人饱受折磨而死。行刑前,先在犯人的脚心或者其他敏感部位涂上糖水、盐水、蜂蜜等,然后牵来一头山羊舔舐。山羊粗糙的舌头往往会让犯人忍不住大笑,一开始受刑者可能有些享受,至多半个小时就开始呼吸不畅,最后窒息而死,也算是一种极为残忍的酷刑。
说到酷刑,中国和西方国家的酷吏和暴君的最爱,这些刑罚往往不为杀人,多用于显示威严和拷问情报,今天就根据东方、西方的历史记载分别说一下两个文明的酷刑。
1.下油锅(升级版)
将受害人悬空吊起来,脚下是沸腾的油锅(也可以是蜡油、水、铅液),油锅的高度一米左右,熊熊大火不停得给锅底加热,等待油锅彻底沸腾溅起油花,将受害者慢慢浸入滚油中,让他们双脚站立在高温的油锅中,如果极度的煎熬痛楚无法令他们立即昏厥,他们将慢慢感受自己的皮肤被烧灼融化的痛楚,脂肪溶解,渐渐变成煎炸的人干。尼禄皇帝曾经用这种酷刑处决了数千名基督徒,而在中世纪的德国和神圣罗马帝国,接受该项刑罚的多是一些私造钱币的犯人。
2.“血鹰”
我知道大部分人会以为和动物有关,可惜不是。这个刑罚首先,剁开受害者的背部,皮肤和筋肉寸断,裸露出内脏和脊柱,肋骨将被生生折断,用力向后弯曲,使两边的骨头形成翅膀的式样。当然,裸露出来的肺部将会撒上盐粒,酷刑结束的时候,受害者可能还活着,然后用酒精和海盐撒在伤口,尽量延长受刑者的生命,等待死亡!
3.拖骨
一般用于船上的水手,将受害者用一根绳子绑在桅杆上,将他高高抛落在坚硬的甲板或船头,海上行驶的船只船身遍布藤壶,藤壶有着坚硬的壳体和锋利的刀口,往往受害者抛下来时就会被刮掉一身皮。然后行刑者拖拽着绳子将受害者围着船体打转,船体的藤壶会剜掉受害者的皮肉,为了防止受害者溺水死亡,还会在他口中放置一块沾满油的海绵,里面含有一缕空气,让他不至于那么仁慈得死去。
4.罗马蜡烛
将人犯装进铜柱外围用火烘烤,人就像一根烛芯。最疯狂残忍的罗马皇帝尼禄则喜欢把受害者捆绑起来,周身刷上易燃的沥青或动物油脂植物油等,然后从脚点燃,慢慢烧死。尼禄有时举办奢靡的晚会,会在大殿周围点燃着人体蜡烛,用来照亮通宵达旦的夜宴。
5.穿刺,在中国叫做“望天”
十五世纪瓦拉几亚(现罗马尼亚)的统治者是著名的弗拉德公爵,敌对者听到他的名字就会不寒而栗,人送称号“穿刺公”,他从嗜血的德古拉伯爵那里得到灵感,发明了一种刑罚,将坚硬的木杆顶部削尖,抛光打油,三人合力将受害者高高举起,将受害者从肛门或阴道插入木桩尖端,人体自身的重量和涂满油的木桩会将受害者身体贯穿,然后鲜血淋漓的木桩尖端戳破喉咙或肩膀露出,但是受害者不会马上死去,会在日光暴晒风吹雨打极度失血极度痛苦中挣扎,再渐渐死去
1.“人皮草袋”和“沥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