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作文素材 / 日期:2024-04-16 / 浏览:10 / 评论:0

作家林清玄去世,他为什么能被称为“中国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最初知道林清玄,是在上初中时,偶尔会有同学手里拿一本《读者》《读者文摘》,那里面经常会有林大师的散文,而且一直认为他是位女作家。

林清玄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作品曾多次选入语文课本。林清玄前几年参加《开讲啦》曾解释自己这么柔美的名字的来源:我是笑着来到这个世界的,父亲觉得很奇怪,给我取名“林清怪”,上户口时,一个朋友说“怪”是“奇怪”的“怪”,叫林清奇也不错,正巧我最近在看一本武侠小说,有个清玄道长很厉害,不如就叫“林清玄”吧。

他的文章,就像他的名字,有清欢,有诗意,有神秘,更有哲理。每次读到,必一口气读完,还要返回来,再读一遍。读几遍,就有几遍新体会。

林清玄,林清玄生命的化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来便成了习惯,看到《读者》必先找到林清玄的文章,认真阅读,其它的也可忽略。

记得,他的代表作《愿你,归来仍是少年》《和时间赛跑》《人间最美是清欢》《在云上》《心的菩提》,像《和时间赛跑》都入选小学课本,“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以短片散文居多,有的也会连载,每次读来,可以用心体会他对生活的淡然和思索。正如他说: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而是来自在富裕的生活里不失去人的友情。

他的作品用蒋雯丽的话讲:感觉就像是江南初春清晨薄雾里的一丛翠竹,宁静淡泊,却又带着人间烟火 。

林清玄,林清玄生命的化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记得高中写作文时,常常在段落中引用林清玄的句子,然而真正读懂他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所以常常觉得少年时期对于文学的了解是“急功近利”的。后来慢慢发现林清玄的作品总能给人在生活中以清澈透明,为人亦应若此。你听: “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最粗老的树皮在四月的春光中也能长出最翠绿的嫩芽;冬日的雪花飘聚在小屋上,映着星光,也能闪烁璀璨的色泽。”

每次品读林清玄先生作品的时候,以为能写出这样优美动人的词句的人是位俊美的少年,至少是才貌双全的大叔,看到本人的时候内心有点崩溃,这不是《功夫》里的火云邪神吗?当然我没有丁点丑化林大师的意思,只是对形象的瞬间联想罢了。

但是慢慢了解林清玄先生以后,才知道他是位内心温暖、温文尔雅的呆萌老头儿。

林清玄,林清玄生命的化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愿您在天堂继续你的写作,为我们奉上好作品。


林清玄生平?

人物经历

1953年2月26日,出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县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八岁时,立志要成为作家,也自此养成了一生读书的习惯。

1967年起,住在台南,并在傍海的瀛海中学就读,一边求学一边写作, 以投稿赚取生活费,坚持每天写一千字。1970年,正式在报纸上发表《行游札记十帖》,引起关注,确立了当作家的志向。1971年,高中毕业。

1972年,考入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现世新大学)电影系,到台北学习,受教于宋存寿、丁善玺、陈耀圻等导演,创办《电影学报》并任社长,创办《奔流》杂志任总编辑,创办《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

1973年,出版了第一本书《阳园已唱千千遍》。1974年,出版第二本书《莲花开落》。1975年,出版散文集《稚鸟啼》。1976年,大学毕业。1976—1978年,服兵役两年。1978年,选择到《中国时报》(海外版)任记者、主任、撰述、主笔、总编。

共14张

林清玄相册

1978年,离开报社后,进入台湾中华电视台任企划部主管,主持电视台《生活笔记》节目,并主持中国广播公司的带状节目《林清玄时间》。1979年,获得《中国时报》文学奖。1981年,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在中国台湾出版。

1985年,因厌倦了传播界的工作而辞职,去大溪山上闭关,打算写一些对佛经的真实体会的东西;同年,获得国家文艺奖 。1988年,下山,开始写作“菩提系列”和“现代佛典系列”,并四处演讲。

1990年,出版散文集《红尘菩提》。1995—1996年,再次闭关,准备有声书系列的出版。1998年,推出有声书《打开心内的门窗》。1999年,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在中国大陆出版。

2000年,推出有声书《走向光明的所在》,再度热销。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国大陆出版。2014年,散文集《清欢玄想》在中国大陆出版。2016年,散文集《心有欢喜过生活》在中国大陆出版。2019年1月23日,因心肌梗死,在台湾去世。

版权声明 : 本文未使用任何知识共享协议授权,您可以任何形式自由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