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创意写作 / 日期:2024-03-16 / 浏览:12 / 评论:0
端午节有什么让我们难忘的故事?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要说起端午节难忘的故事来,莫过于小时候和母亲学包粽子的事。
事情早已过了多年,但那第一次独自包成粽子的兴奋,那煮熟之后空气之中弥漫着的粽叶独特的清香,母亲那在水中捞起糯米的粗糙的双手,每年到了端午节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历历在目久久萦绕不去。
我小的时候,人们还比较重视传统,也可能是那时候的物资匮乏,总之到了传统节日,挨家挨户都要自己亲手置办节日的特色食品,虽然每家每户的味道都有所不同,那是手艺决定的,但是准备食物的过程却凸显着节日的重要性,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叫做“仪式感”。
端午节之前,母亲都会从市场上买回艾蒿、纸葫芦、五彩线、糯米、粽叶和大枣。艾蒿和纸葫芦就插在门上,这可是端午节的标配,随之还把五彩线系在我的手腕脚腕上,这是对孩子的一种祝福,并告诉我直到端午节过后下雨的那天才可以剪掉,扔到地上的车辙里。事过多年,我现在也是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的。
然后就是我最喜欢的重头戏,制作粽子了,我恨喜欢吃这种黏黏甜甜的东西,带着粽叶特有的清香,甜得让人心醉。
妈妈买回的粽叶要在锅里煮上十分钟,目的一是消毒,二是增加粽叶的韧度,避免包粽子时候粽叶过脆折断。煮完后捞出每张粽叶都两面洗净,泡在温水里备用。早在回家的时候,就把糯米,我们北方叫做江米,在水里泡上两个小时备用。买回的大枣洗净,放在锅里也煮上十分钟,捞出后用筷子剔除枣核,放在一边,留待放在粽子当中。
准备工作万事具备,这时母亲就会端一盆泡水的江米,一盆泡水的粽叶,旁边盘子里放着大枣,并搬过两个小板凳,和我一起坐在地上,手把手地教我包粽子。
首先拿起一张粽叶,从根部卷起,把粽叶做成做粽子大小的漏斗状,注意漏斗下端要裹紧,不要出现漏洞。然后就是用手往漏斗里添加江米,放上准备好的大枣,再撩上一些水,让水顺着这漏斗流出去,看看下边是不是裹紧,如果有漏洞,漏斗里的江米就会顺水流出。再把多余的粽叶折过来覆盖在装满江米和大枣的漏斗上,之后把粽叶再折向一边,随着准粽子的形状把剩余的粽叶包成四角形,最后用细绳系住,标准的粽子成型了。
我包的粽子在开始的时候,总是露着很大的缝隙,母亲也不怪我,总是耐心地告诉我哪个步骤做得欠缺一些,久而久之我包的粽子也基本合格了。
母亲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压锅里,填上水,没过了粽子的上端,大火煮上半个小时,粽子就完完全全地做好了。
这时我就会急不可耐地捞起一颗烫手的粽子,在水龙头下冲凉,在碗里舀上一勺白糖,把剥去粽叶的粽子放在碗里。那清香,那透心的甜蜜,直让我终生难忘。
我是一念,欢迎关注,留言区讨论
出门在外,很多年没有跟家人一起过端午节了。
小时候最喜欢端午节,当街上开始出现卖葫芦和荷包的时候,人们心照不宣的想起,端午节要来了。
大人们买葫芦挂门上,葫芦下面有一条长长的流苏垂下来。五彩线和红绳有时候买有时候奶奶编,编好了给家里的小孩们系在手腕上、脚腕上,得到彩绳的我们像接受了什么神圣的标志一样,虔诚的等着粽子等着端午节。
最喜欢吃妈妈包的粽子,我爱吃绿豆,妈妈每年都特意给我包多放绿豆的粽子,用不一样颜色的线缠,我超级喜欢这个「煮好了都归我」的特权。
粽子做好了到了晚上再煮,好吃的粽子是要放在大锅里煮一个晚上的,后来我吃到的高压锅煮的粽子都不是这样的味道。
凌晨三点半,窗外有嘈嘈嚷嚷的人从窗下走过的声音,这个时候是到了上山的时间,不管男女老少这一天都是要上山的,采艾蒿,用山上的泉水洗脸,这些都有着各种祈福的意义。
我在一片粽叶的清香里醒来,特别兴奋和家人一起上山,人们拿着艾蒿互相打招呼。
回到家,把艾蒿挂在门上。这个时候的粽子已经出锅用冷水泡了一个小时,扒开粽叶,糯米光滑又有弹性,绿豆会把一部分白糯染成绿豆的颜色,又糯又黏。
五月初五,是一个小城对生活满满的祝愿和感激,是每户人家对日子精细的虔诚和喜爱,是春天过后,一场清香的洗礼,随后,轰轰烈烈的夏天带着对五谷的恩泽如潮水般如期而至。完成了使命的端午,只剩下了冷水里的粽子,再吃便是下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