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创意写作 / 日期:2024-08-12 / 浏览:8 / 评论:0
你老师对你爆过粗口吗?为什么?
爆过粗口,作为70后农村长大孩子,老师严厉教育,甚至动动手,不稀罕。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班主任教平方算法,比如10的平方,教了几次,大家还是习惯性算成20,气的老师大骂,你们这些实掜子,土话,相对准确对应普通话就是你们这些杀x。
我们那个时候,大都家长希望老师严格些,有的家长甚至都鼓励老师体罚自己孩子,实在来过,有些孩子太淘气,都影响到正常教学,不骂,不适当的体罚是很难管理住的,我那时就怕老师体罚,很多时候表现的就很乖。
不成规矩,不成方圆,因材施教,这些教育理念,都是古人在几千年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于有些孩子,也许一句粗口,可以让其认识到自己过错,而图强。当然我们决不鼓励,一些极端的侮辱孩子的言语,会伤到自尊心的,对孩子们心灵受到伤害。
初中时候,有个男同学就是个小混混,有次上室内体育课,他大声喧哗,还很体育老师顶嘴,体育老师血气方刚,膀大腰圆,动手了,暴打他一顿,看的我们大气都不敢出,别说.以后这个学生还真乖了不少。
当然,老师尽量不要向学生爆粗口,毕竟也是有失老师的风度,时代的发展,现在孩子自我意识,生活环境都比较优越,章他们爆粗口,他们大都接受不了,甚至跟老师对立。
总之,尊师爱教,是我们传统,和谐社会,需要大家营造,先从优雅的说话开始吧!
从小学到大学无论谁都遇到过一位素质不太高的园丁。 也许是你的小学启蒙老师。也许是毕业高三毕业班主任 也许是你大学辅导员。总会有个老师在你上学期间摧残过你的自尊或者骂过你。 记得初二时一位新来的数学女老师跟我同姓 后来才得知她爸爸是我们村的本家 倒插门去别的村了。后来这个老师有点过分关注我。以至于到了挑刺找茬的地步。记得是给学校挖自来水沟。同学们都干的很起劲。老师特意走到我面前问我为什么没下去沟里挖。我说我挖了。她不信 直接把我推到沟里面去了。当时我不服气就是不挖 最后老师走了 还有一次不记得具体什么事了。老师找我茬。把我课桌直接摔到门外去了。板凳从窗户往外扔。 这个老师现在逢年过节回家上坟还能看见她。 (他爸去世埋回我们村了)当年她也就二十出头。我也就十四五岁。现在见面微笑打个招呼就过去了。 老师也是凡人 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压力大的时候。我也为我年少轻狂向我曾经的何老师说声对不起。
其实比起爆粗口更伤人的是打击学生自尊心。或者放任不管。教书育人。老师不光教书 还得教做人。为人师表 做人楷模。我们不要把老师捧上神坛。也不要揪住老师一点过失而耿耿于怀。
愿所有老师桃李满天下。愿所有被老师骂过的学生心胸宽广兼容天下。
你们认为自己的数学老师怎么样?
谢谢邀请。
上小学时我们不分数学语文,一个老师上着四个年级的课,那时的老师是非常辛苦的。我们上初中时一个班就是两个老师上课,这两个老师把科目及课程评均分了,也没有专门的数学老师。上了高中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无奈被卷入进了一些政治运动中去,整天不学习,几乎天天写大字报搞运动,大量时间被占用无法学习,所以高中阶段论学习基本上可以说是荒废的。那就说说我们的初中数学老师吧。
我是1971年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离现在有48年了,我们非常怀念我们的初中老师。1977年参加了改革招生制度以来的第一次大中专考试,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是中专,考上中专吃了“皇粮”,改变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这大多是初中两位老师的功劳。
我的数学老师那时他有50岁左右吧,脸有点微黑,有点秃头,还有点驼背的样子,中等个,但两个大眼睛炯炯有神,走路生风。
他平时对我们非常和蔼,但上起课来又是非常严肃,有一种不可招惹的气势,他上起课来没人敢随便说话,没人敢交头接耳,更是没人敢挑战老师的尊严,不像现在。他从来不打学生,从来也没有对学生进行过侮辱性语言的攻击,这也可能正是我们对他尊敬和怀念的地方吧。我们的数学老师他虽然文凭不高是中师毕业,但他讲课来津津乐道,非常入耳,学生乐意听,而且讲得通俗易懂。那时的课程内容少,知识也没现在深奥,老师讲过之后自己做作业基本没问题,可是只要你去问老师他是乐意并主动为你排忧解难的。本人也当了一辈子的老师现已退休,一直在向我的老师学习,以他为榜样,但比起我的数学老师来无论是在徳还是在才的方面本人那都是望尘莫及的。
那时的初中学习是二年毕业,数学课本是一年一册,一册也到不了200页的样子,记得在备考高中时,初中二册的所有数学题几乎快能背下来了,不能说背下来,但哪一道题在课本的什么位置基本上印在了脑海里。所以说本人在1977年考取中师,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是功不可没的,初中老师的功劳更是终生难忘,当然同时也非常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
说到备考高中在那个时期,上高中每年是推荐和选拔相结合,我们那年上高中正是邓小平复出上任国家领导人之时,全部按学习成绩录取,不论阶级成份,可惜在那一段时间里也只有那么一次高中录取方式,可是我们很幸运让我们给赶上了,在这里更得感谢邓小平的丰功伟绩。